冬季养生保健 辨证进补是关键

□王少庸 本报采访人员 霍营
古代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 。 天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轮替,人也随着四季的轮替而变化,所以人与自然都会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 冬天是一年当中静止时期,万物收藏,对人来说,冬天人们进入休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消耗相对减少 。 因此,冬天养生保健是最佳时期 。 那么冬季如何做好养生呢?日前采访人员就此采访了省中医药科学院(祖研)副院长江柏华教授 。
冬季进补应选益气补阳之物
采访人员:为什么说冬季是一年当中进补的最好季节?
江柏华:中医认为,冬季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气血流动趋于缓慢,此时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 。 在冬令季节里,人的食欲比较旺盛,所以这时进补正是最好的时节,冬至以后尤为相宜 。 冬令进补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 现代研究发现,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
采访人员:冬季进补应该注意什么呢?
江柏华: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时间最为适宜,辨证进补是关键,进补应选择温热性的益气补阳之物,以补肾为主 。 体质不虚的人以食补为主,进补佳品有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等 。 另外,宜常服温性热粥汤防病保健,如桃仁芝麻糊、桂圆莲子汤、鹿角胶粥等 。 对于体质虚弱较甚者,则应在食补的基础上适当配合补药,以助补虚之功 。
进补前最好先健脾胃,做好“底补”,即加强脾胃功能,尤其是对于需药补的人群 。 可选用山药、芡实、红枣或花生仁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羊肉等食用 。 也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薏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 。 另外,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 。
冬季养生保健谨记三点
采访人员:冬季养生保健应注意那几个方面?
江柏华:冬季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三点:
1、宁静为本,保养精神 。 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 。 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使心神安静自如,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耗伤阳气,有利于阳气的保存 。
2、多食温热,少食寒凉 。 冬季养生要以食物养生为辅 。 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 。 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 。
3、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 冬季养生贵在空气新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
冬季应避免剧烈运动
耗伤阳气
采访人员:冬季人们在运动方面应注意什么?
江柏华:研究表明,冬季清晨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特别是冬季的清晨常常有雾,雾天不仅给交通造成不便,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自古就有“秋冬毒雾杀人刀”之说 。 据测定,雾滴中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雨滴高出几十倍 。 如果冬季清晨在雾天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势必加深、加快,会更多地吸入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眼结膜炎等诸多病症,因此冬季活动应选择在室内,避免剧烈运动而耗伤阳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