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秦淮河在哪里,夜游秦淮河感言


古代的秦淮河在哪里秦淮河 , 本名龙藏浦 , 汉时起称淮水 , 因旧传秦始皇“凿方山 , 断长垄” , 始有秦淮河的名称 。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 。 公元前472年 , 越王勾践筑城于秦淮河畔 , 自此两岸逐渐繁荣昌盛 , 孕育了灿烂的秦淮文化 。 古往今来 , 碧波荡漾、桨声灯影的秦淮盛景名扬天下 , 令无数游人神往 。

三条水系“争夺战”

古秦淮河千年来 , 流经南京、江宁、句容、溧水一市三县(区) , 一直太平无事 , 九十年代以来 , 关于秦淮之源的争论一直不休 。 江宁区在方山之巅竖起“秦淮之源”碑后 , 在溧水却引起反响 。 那么秦淮之源到底在哪里呢?

《二十五史》上有载:句容 , 江宁府东 , 南有茅山 , 北有华山 , 秦淮水源于此 。 溧水 , 东南有东庐山 , 秦淮水别源出焉 。 采访人员认真研读了《江宁县志》 , 上面的记载是客观公正的 , 秦淮河有两个源头 , 东源句容河出自句容县城北30公里的宝华山 , 汇集赤山湖水后 , 进入江宁湖熟镇 , 到龙都西北村与南源汇合 。 南源溧水河来自溧水县东南10公里的东庐山 , 经溧水县城和江宁铜山、禄口、秣陵、龙都 , 流到西北村附近 。 两源在西北村汇合后 , 再绕方山的西南两面 , 转西北 , 流经殷巷、东山、岔路、上坊等乡镇 , 向北流入南京秦淮河 , 再流入长江 。

《乾隆句容县志》上载 , 秦淮源在华山(宝华山)北 , 自戒公池一涧北下汇天井、杨柳二泉 , 为秦淮之源 。 为了体验美妙的秦淮源头之景致 , 采访人员邀友4人 , 专程前去探访天井、杨柳二泉 。 虽涓涓细流、滴滴之泉 , 乃秦淮河最远的发育处 , 但从这里发育的秦淮河水 , 却能奔流100多公里 , 总流域面积达2631平方公里 , 主要支流有16条 , 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 , 灌溉面积达130万亩左右 。 据《江宁县志》载 , 句容河占全流域面积的48%% , 溧水河占全流域面积的26%% 。 地质考古学家也证实 , 远在7千年前 , 就有了秦淮河自然河流的雏形 , 涓涓细流却孕育了句容河两岸丰富的原始文化 , 远在石器时代 , 流域就有人类活动 , 沿句容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近30处 , 已通过考古发掘 , 得到证实的有著名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丁沙地遗址 , 湖熟文化遗存——城头山遗址、白莽台遗址 。

山形水系看主源

句容地处宁镇山脉中段与茅山丘陵的交汇地区 , 南北环山 , 中部陇岗起伏 , 间以冲谷平原 , 西部低洼 , 东部向西南倾斜 , 是秦淮东支、太湖西支与沿江3个水系的分水岭 。 其中沿江水系只占11.8%% , 太湖水系只占19.3%% , 向西的秦淮水系占68.9%% 。

宝华山、大华山、九华山南部的山水经黄梅河、汤水河流入秦淮河;大华山东部、空青山、武岐山、凉帽山等的山水经普渡桥地区直往解巷河经大卓庙、下荫坝、房家坝 , 通过句容河(原名秦淮河 , 后把句容境内的部分改为句容河)流入秦淮河;东南方的茅山山水由茅山河流入赤山湖;方山、磨盘山、老人山、大王山、马山、丫髻山、瓦屋山的山水由浦溪河、李塔河、天王河流入赤山湖 。 赤山湖囤留的水再通过赤山闸流入秦淮河 , 这一水系因流入秦淮河 , 故为秦淮水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