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 果蔬产业撑起县域经济半边天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秦安 果蔬产业撑起县域经济半边天
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分拣苹果 。 新甘肃·甘肃日报采访人员 严存义
春回大地, 万物竞发 。 秦安县城乡建设热潮涌动, 齐声奏响2022春之声序曲 。
漫步在工业园区, 厂房林立, 道路纵横, 企业加工生产热火朝天;穿梭在希望的田野, 万亩桃园, 生机勃勃, 远远近近尽是忙碌的身影;行走在田间地头, 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 棚内生机勃勃, 菜农采摘分拣一派繁忙 。
“现在正在装车的花牛苹果是发往沈阳的, 我们有严格的品质控制标准和质检机制, 从这里出去的每一颗苹果都是经过仔细分拣、层层把关的 。 ”在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蔡二成说 。
位于秦安县安伏工业园区的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果品收购、贮藏、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拥有集速冻、低温、恒温、气调于一体的冷库, 总贮藏能力万吨以上 。
“经过24年不断探索, 雪原果品已经走向了快速稳定发展的快车道 。 ”蔡二成说, 公司不仅注册了“雪原”牌商标, 还在嘉兴市场设立了专卖行 。 尤其是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苹果期货交割仓库后, 既稳定了秦安苹果的销售价格, 也推动了秦安苹果产业的良性发展 。
产业有特点, 才有竞争力 。 在秦安县不仅有苹果, 还有万亩桃园 。
走进刘坪镇杜寨村的油桃大棚, 一颗颗水灵灵的油桃挂满枝头, 果农杜万红正在棚里忙碌着 。 看着眼前快要上市的油桃, 他乐得合不拢嘴 。 在杜万红看来, 小小的油桃就是生钱的“金蛋蛋” 。
今年50多岁的杜万红种油桃已经十几年了, 现在棚里有近百棵油桃树 。 “一到秋冬季节, 就要做好保温措施, 尽量让桃树早休眠、早开花、早授粉 。 ”杜万红说, 相比其他油桃种植户, 自己的大棚油桃每年都要早上市十天半个月, 收入相当可观 。
除了大棚油桃, 杜万红还种植了露地蜜桃 。 “每年大棚里的油桃卖完后, 露地的蜜桃也就差不多上市了 。 ”杜万红笑着说, 虽然一刻不得闲, 但收入不错, 一年下来能收入七八万元 。
采访人员了解到, 近年来, 秦安县以打造全国果品产业重点县为目标, 不断做大做强果品支柱产业, 走出了一条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 截至目前, 全县林果总面积达90.93万亩, 去年总产量达104.7万吨、总产值38.57亿元 。 依托果品资源优势, 秦安县还狠抓以果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建设, 建成了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长城果汁厂、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果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65家 。
相较于已经发展成熟的果品产业, 秦安县的设施蔬菜产业也不甘示弱, 同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新的一年, 新的气象 。 在中山镇佘王村设施蔬菜种植大户王佩应的大棚里, 采访人员看到一串串嫩绿的辣椒长势喜人、一颗颗火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 一派丰收景象 。
中山镇海拔高, 气候寒冷, 历来都以种植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 此前从来没有人尝试在这里发展设施蔬菜大棚 。
王佩应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土专家”, 在不断的摸索中, 王佩应的思路越来越宽, 蔬菜大棚也越种越多 。
“设施蔬菜生产周期短, 效益好, 一年下来, 一个大棚少说也能收入十五六万元 。 ”王佩应笑着说, 今年自己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在原来28个大棚的基础上再建新的蔬菜大棚 。
“过去, 这里一直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 年年怕旱怕涝 。 现在, 发展设施蔬菜种植, 既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种植, 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 ”中山镇党委书记胥胜斌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