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知识|孩子最晚多大会说话,怎么刺激孩子开口说话


孩子最晚什么时候学会说话为人父母 , 从孩子出生的那天 , 就注定了与孩子一辈子割舍不下的缘分 , 无论孩子是优秀的 , 还是平庸的 , 是健康的 , 还是疾病的 , 是活泼开朗的 , 还是文文静静的 , 父母都在默默承受、自己消化 。 然而 ,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 总有那么几个特殊的时刻 , 牵动着父母的心 。 而当“别人家”孩子侃侃而谈 , 自己家孩子却不肯开口讲话时 , 试想一下 , 又有几位父母真正能稳坐泰山 , 不急不躁?
那么 , 问题来了 , 孩子几岁说话才算晚呢?1岁?2岁?还是3岁?
事实上 ,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 , 婴儿所发出的第一声啼哭声、打嗝声和咿呀声就与日后发出的言语有关 , 这是一种有助于语言发展的练习 。 在发出这些声音的时候 , 婴儿进行了口腔肌肉与语音的训练 , 在日后的成长中 , 孩子可以运用这个时期习得的行为去发出言语 。
1~6月龄婴儿出现咕咕声、大笑声、尖叫声和咆哮声 , 这个阶段的婴儿也可以察觉到音调上的变化 , 他们注重听人声和音乐 , 对母亲的声音有反应 , 哭声中开始有情绪的表现 , 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对比某些发音和相应的面部表情 , 并且喜欢夸张的语调模式、语速较慢的语言及高的音调 。
6~7月龄 , 婴儿能听懂自己的名字 , 会发“ma、ba、ai”等音 。
在8-10月龄 , 婴儿可辨别肯定性和疑间性语气 , 出现“mama、baba”等音 。
8-12月龄 , 婴儿可听懂“给”、“再见”,可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可模仿其他人的话 , 例如 , 儿童也许会试着去模仿成人的简单语句和成人的音调特质 。
10个月龄时 , 孩子会发出某个语音以指示其需求 , 如“ah”用以要求成人抱抱 , 有时这些语音会配合手势或是指示 。
在出生的第1年 , 儿童可以体会到声音的区别 , 学习发出语音 , 使用眼睛凝视、发出声音以及手势来传达他们的需求 , 并开始讲出词汇去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

如果1~4个月大的婴儿对母亲声音无应答 , 5~7个月的婴儿咿呀发音很少 , 8~12个月婴儿不咿呀学语就提示需要去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诊断 。

当然 , 也有一些孩子在智力、听力、行为等方面都很正常 , 只是说话比较晚 , 也许两三岁还不会说话 , 但一开口说话就什么都会了 , 不需要特殊的干预 , 像这种情况属于“特发性语言发育延迟” 。 因为 , 这类孩子只是少数 , 家长如果抱有侥幸心理 , 而不去诊治 , 就有可能贻误最佳矫治时间 , 给孩子造成终身的语言障碍 。
举报/反馈
你们见过最晚几岁会说话的孩子?小孩子一般一岁半时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 三岁可以简单的说话了 。
一般情况下 , 孩子在一周岁左右开始说话是正常的 , 但如果孩子到2岁甚至更晚还不怎么会说话 , 妈妈就要警惕了 。 孩子语言发育早 , 说明孩子平时善于观察 , 脑袋里有要表达的东西 。 当发现孩子语言能力发育迟缓 , 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测 , 如听力是否正常、舌系带有无问题 , 孩子是否能理解父母简单的指令 , 根据语言要求去拿指定物品 。 若上述均无问题 , 那么孩子说话晚 , 通常与智力无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