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的文化底蕴和绿化价值


柳树的文化底蕴和绿化价值

文章插图

柳树是我国乡土树种, 也是传统绿化树种, 喜光耐湿, 适应性强, 枝叶翠绿, 姿态优美, 受人喜爱,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 我国柳树资源极为丰富, 利用柳树绿化城乡的历史悠久, 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内涵, 柳树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多种应用途径 。
在我国南方, 常把杨柳并称 。 关于杨柳并称的来历, 历史上有相关的典故 。 公元605年, 隋炀帝在通济渠上泛舟巡游, 时值盛夏酷热难耐, 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 在渠岸种上垂柳, 不仅可以遮阴, 还能保护河堤 。 隋炀帝闻听大喜, 便令百姓在渠边种柳, 他也亲手种了一棵, 并御笔赐柳姓杨 。 从此, 柳树就有了皇帝的姓氏、杨柳的称号 。 唐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 从长安带去柳苗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 用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
我国历史上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据说源于《诗经》中的名句:“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也有人说是因为“柳”和“留”谐音, 表示挽留惜别之意 。 因柳树这一文化内涵, 古代民间就形成了折柳送别、折柳寄远的风俗 。 许多古诗对此有细述 。 古长安灞桥两岸, 十里长堤, 一步一柳, 东去的人多到此惜别, 折柳枝赠别亲友 。
【柳树的文化底蕴和绿化价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杨柳常作为柔美的象征 。 古代人认为柳属于“阴类”, 而满族更是明确地以柳叶来代表女人, 把柳树作为始母神虔诚供奉 。 在我国的语言文字里, 柳多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如把女子的细腰称作“柳腰”、女子的秀眉称作“柳眉”等 。 这在古典诗词里描述颇多, 如中唐诗人韩屋“柳腰莲脸本忘情”、晚唐诗人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等 。
在民间, 柳树还有另外一种功用, 那就是避邪 。 作为避邪符号, 民间形成了插柳、戴柳的习俗 。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这样记载:在正月初一这天, 只要取杨柳枝插在门户上, 百鬼就不会入家了 。 清明节祭祀、出行, 柳树因有避邪驱鬼功能更是主角 。 因此, 民间戴柳成风, 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 。
柳树的文化底蕴和绿化价值

文章插图

柳树姿态优美、内涵深厚, 在公园绿化造景中大有用武之地, 许多柳树可作为园中布局的中心植物景观, 展现其个体之美, 也可与山石花卉进行组合搭配, 构建配置之景 。 许多风景区以“柳树”为胜景, 如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 种植大量柳树以体现“柳浪”主题, 使建筑与植物相得益彰;贵阳花溪的“桃溪柳岸”, 在溪边栽植桃柳, 营造桃红柳绿的春天意境 。
人们喜爱柳树, 在庭前院后、居住区内广为种植 。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爱柳, 特在屋前种植五棵柳树被称为“五柳先生”;清朝《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描写济南景色曰:“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垂杨代指垂柳) 。 可见柳在中国应用之广 。 庭院面积较小、空间有限, 绿化要讲究精雅 。 因此, 选择柳树的变种金枝柳做绿化材料, 配置在园路入口、小品四周, 在寒冬来临时枝条金黄, 能营造无限春色 。 柳树还可与月季、木槿等花木混植, 呈现出金枝红花对比的观赏效果 。 庭院、居住区绿化, 选树冠浓密的乔木柳树, 也能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
垂柳、旱柳等许多柳树种类, 能够抵抗氯化氢、氟化氢等有害气体, 若再与侧柏、黑松等天然杀菌树混合栽植, 可在医院、工矿区起到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 。 另外, 患者在柳荫下散步心情愉快, 对康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 柳树汁液有过滤作用, 可以吸收各种污染物, 在一些空气、水、土壤受污染的工矿区域栽植, 能有效起到生物修复作用;加之柳树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萌芽更新能力强, 因此是工矿区绿化、美化的理想树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