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达摩是谁,供奉达摩祖师好处


达摩祖师是谁? [编辑本段]菩提达摩简介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 。 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 。 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 。 梁武帝信佛 。 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 。 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 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菩提达摩(梵Bodhidharma;?~536,一说528)】 通称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 。 他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 。 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魏,到处以禅法教人 。 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五0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 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 。 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 。 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 ’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 。 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 。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 。 ’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 ’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 。 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 。 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 。 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 达摩祖师洞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 。 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 。 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 。 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
达摩是什么人? 【娱乐知识|达摩是谁,供奉达摩祖师好处】菩提达摩(?~536),南印度人,梁普通(520~526)年间白海路抵达广州,再北上金陵 。 据说他和梁武帝有过一次交谈,其禅法不为梁武帝所理解 。 达摩继续北上,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并传授“安心”的禅法 。

达摩是谁? 达摩祖师
达摩,天竺人,禅宗二十代佛祖 。 是把禅学带入中土的第一人 。 他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历尽艰辛,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艺 。 其经历充分满传奇性和戏剧性 。

达摩到中国弘法大乘佛教之时,正值南北朝的分裂时代,社会治安极差,民心凋敝,原有的佛教教理偏重于追求个人名利,趋附权贵,造成世风日下,道德观念也俞来俞难以发挥制衡作用 。 达摩行医济世,遍施爱心,在下层百姓中广结善缘,引起共鸣 。 他救助了面临被焚噩运的麻风女小婵,在日久相处中小婵对达摩由感激而生爱情,给修心性的达摩带来不小的历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