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前不久, 作曲家雷蕾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里, 谈到当年她写电视剧《渴望》插曲, 曾有“技穷”之感, 好几个月都没找到感觉, 写了几稿都被推翻, 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作曲家的料, 要不要改行 。 她回家对父亲、老作曲家雷振邦诉说苦恼 。 老父亲沉默良久, 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好东西都是“憋”出来的 。
回去后, 她不再烦躁, 静下心来, 耐心地寻找感觉 。 两个星期后, 主题曲《渴望》与片尾曲《好人一生平安》终于横空出世, 一鸣惊人 。 再加上优秀歌唱家李娜、毛阿敏的倾情演唱, 歌曲以优美深沉的旋律、如泣如诉的风格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 也成了雷蕾创作生涯中的高峰 。
好东西都是“憋”出来的———可以说是世界上一切艺术作品创作的共同规律 。 所谓“憋”, 依我管见, 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 。 先说“熬” 。 任何艺术创作,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 才能出精品佳作, 这也就是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道理 。 在艺术创作上偷工减料, 投机取巧, 走捷径, 搞瓜菜代, 都只能出次品、赝品、废品, 出世快湮没更快 。 “七步成诗”、倚马可待的快手不是没有, 一是少得可怜, 二是质量也经不起推敲 。 真正好的东西, 还是要靠时间去慢慢“憋”, 靠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的常年努力 。 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说:中国当代作家最大的问题之一, 是不知疲倦, 写完了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 每年都能出新作, 而德国小说家四五年才写一本 。 ”至少他的这几句话, 还是有点道理的 。 “憋”字还有“悟”的意思 。 艺术创作中的“熬”, 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 熬”中有进 。 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 突然开悟、醒悟, 恍然大悟, 创作灵感如同春潮滚动, 汹涌澎湃, 好的作品, 传世佳作, 往往就会在这时候问世 。 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 历经大起大落, 大喜大悲, 几被贬谪, 几经磨难 。 世态炎凉让他满腔郁闷, 生活困顿让他备受煎熬, 这一切都让他实在“憋”得受不了 。 这时, 他来到赤壁古战场凭今吊古, 看大江东去, 遥想公瑾当年”, 喜怒悲乐顿时忘怀, 浩然之气充沛于胸, 不由豁然开朗, 参透人生真谛 。 于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喷薄而出, 后《赤壁赋》横空出世, 他一生最好的作品就在流放地湖北黄州“憋”出来了 。
“憋”字也有“磨”的意思 。 此处的“磨”不是磨磨蹭蹭, 而是精雕细刻、反复打磨 。 古人说,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 同样道理, 好的艺术作品, 也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 。 铸剑师说, 十年磨一剑”;戏剧家说, 十年磨一戏” 。 著书立说也是如此, 左思写《三都赋》, 磨”了十年, 文成, 豪贵之家, 竞相传写, 洛阳为之纸贵” 。 曹雪芹写《红楼梦》, 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也是在“磨” 。
“憋”, 又好似酿酒厂的原料发酵, 拳击手赛前的积蓄力量, 军队战前的厉兵秣马, 憋”到火候了, 后边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