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乐不思蜀所指的古代人物是谁( 四 )


他日 ,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 , 不思蜀 。 ”郤正闻之 , 求见禅曰:“若王后问 , 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 , 乃心西悲 , 无日不思’ , 因闭其目 。 ”会王复问 , 对如前 , 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 ”左右皆笑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 , 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 , 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 , 而刘禅却欢乐嬉笑 , 无动于衷 。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 , 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 , 也不能辅佐 , 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 , 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 ”
有一天 , 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 , 不思念蜀国 。 ”知道了这事 , 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 , 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 , 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 , 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 。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 , 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 ”左右的人都笑了 。

解读
三国时期 , 刘备占据蜀地 , 建立蜀国 。 他死后 , 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 。 刘禅昏庸无能 , 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 , 公元263年 , 蜀国就被魏所灭 。 刘禅投降后 , 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 , 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 魏帝自己也无实权 , 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 在一次宴会上 , 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 , 都非常难过 , 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 , 不思蜀 。 ”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 , 无故土之思 , 但也有人持异议 , 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认为 , 刘禅装憨卖傻 , 不仅是养晦自保 , 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 。 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
乐不思蜀有关的历史人物 是刘禅 。
背景:
三国时期 , 刘备占据蜀地 , 建立蜀国 。 他死后 , 儿子刘禅继位 , 又称刘阿斗 。 刘禅昏庸无能 , 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 , 公元263年 , 蜀国就被魏所灭 。 刘禅投降后 , 魏王曹髦(ma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 , 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 , 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 在一次宴会上 , 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 , 都非常难过 , 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 , 不思蜀 。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 , 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
扩展资料:
这之后 , 司马昭忙于篡魏 , 遂不再对刘禅生毒害之心 。 刘禅亡国之后 , 作为亡国之君 , 不仅自家性命 , 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 。 自己的待遇 , 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 。 所以 , 他必须装憨卖傻 , 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 , 才可以瞒天过海 , 养晦自保 。 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 , 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