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弄莲子

作者:黎荔
低头弄莲子
市集上, 有小贩或推车、或挎筐, 叫卖一支支嫩绿的荷花莲蓬了 。 一年之中, 只有在夏末秋初很短的季节, 才能碰上走街串巷卖莲蓬的人 。
十元三支, 一个个碗状大小模样的厚绿莲蓬, 沉甸甸地拎在手里, 擎着回家 。 剥莲蓬很是好玩, 剥出的莲实有好几层皮, 去硬皮还有软皮, 剥出的莲子白白净净, 圆润饱满, 最后还要剔出莲心, 然后才能入口 。 新鲜莲子汁水充盈, 一口咬下去, 白色的浆液就冒了出来, 如同琼浆从颊齿间迸出 。 唇齿之间, 味儿淡甜, 一股清香沁人脾胃, 那是渗入心房的纯粹的夏日荷香 。 口中的回味, 也就在这氤氲的夏日气息中回荡着, 越嚼越想吃 。
除了鲜吃, 也可以煮莲子羹 。 配上银耳、冰糖、藕粉一起煮 。 煮好之后, 晶莹剔透的一小锅, 撒上一把芬芳馥郁的金黄桂花 。 用专用的小巧的莲子碗来盛, 最好是那种青花白瓷小碗, 用小银羹匙来吃 。 低头看看, 碗底物事如凝脂一般, 晶莹地笼住了一碗清水煮莲子 。 仿佛一颗颗洁白的心, 终于浸在了温柔的安详之中 。 捞上来几颗莲子, 放嘴里尝一尝, 绵软香糯, 略带微苦, 好像品尝着那清清如水的寂寞 。 层层包裹着的莲心, 微涩一如它离蓬时的凝眸 。
低头弄莲子
划着小船采莲, 莲叶田田, 东西南北, 极富画面感, 这种劳动自古以来就被冠以诗情画意 。 其实八月暑热, 汗滴如注, 采莲非一般的辛苦 。
每每忆起南朝民歌《西洲曲》里的诗句:“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 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 。 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 。 ”那个女子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 便出门去采红莲 。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 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 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青 。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 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 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 我觉得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 在这首民歌中, “莲”与“怜”字谐音双关, 而“怜”又是“爱”的意思, 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 。 因此, “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 而“莲心彻底红”则是说感情的浓烈 。 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 一腔盈盈几许的女儿情怀, 跃然纸上, 时而焦虑, 时而温情, 时而甜蜜, 时而惆怅, 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妩媚温柔 。 每每想起这首乐府民歌, 就想“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将无人可诉的一帘幽梦, 都付与那碧色浅埋在莲蓬的莲心 。
八月采莲子, 莲蓬上市了 。 一担绿盈盈的小伞, 担尽十里荷花 。 夏的果实, 粒粒嵌入心底 。 荷花败去, 莲蓬生长, 莲蓬枯萎, 莲子成熟, 而莲子落到水中后, 又能孕育出新的生命 。 这是一个何等美好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
【低头弄莲子】
低头弄莲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