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地域局限性,农技专家李藏朝用快手将农技推广至全国及海外

本文转自:安徽商报
阳春之际 , 一幅幅春耕图正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河北省石家庄市蔬菜产业协会会长李藏朝(快手ID:lizangchao)也没闲着 , 他踏入田间地头 , 为农户带来蔬菜种植技术指导 。不过 , 他的“技术经”的传授对象不只眼前面对面接触的这些菜农 。
二十多年来 , 李藏朝一直坚守在农技服务的一线 , 农田土地、蔬菜大棚就是他的工作间 。近几年 , 李藏朝的工作场景有了新变化——短视频、直播间也成了他的授课“教室” 。在那里 , 李藏朝结合农学理论和田间实践的经历 , 让增产增收的科学种植方案“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
打破地域局限性,农技专家李藏朝用快手将农技推广至全国及海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种菜是门“技术活”
“我和农业打了半辈子交道了 。”李藏朝来自河北农村 , 对于农耕生活他再熟悉不过 。而在走出农村之后 , 李藏朝才真正对农学有了深入的了解 。
1999年 , 李藏朝从河北农大邯郸分校毕业 , 完成了植物保护专业的学习 。此后他进入了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 , 下乡蹲点研究栽培 , 还曾参与过中德合作的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战略项目 , 作为技术总实施人 , 与国内外专家一同推广蔬菜栽培的领先模式 。“植保、土肥、栽培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 帮助我将农学技术贯通起来 , 搭建起完整的技术架构 。”
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 , 李藏朝感受到基层农业认知的断档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 , 种菜讲究经验积累 , 手上沾的泥土越多 , 植物给予的回报就越多 。而事实上 , 蔬菜培育是一门“技术活” , 温室大棚中的温湿度、空气浓度、光照强度、各化学物质占比等都需要科学化的人为干预 , 用李藏朝的话来说就是“重技术和管理 , 不能蛮干 。”他在田间“把脉问诊”的过程中发现 , “有菜农种了两年也有可能只是在摸门 , 也有种了五六年的老菜农仍然不见效益 。”
为了让农民少走弯路 , 李藏朝长期深入一线 , 将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机缘巧合之下 , 他也以另一种方式挑起了传播蔬菜种植技术的担子 。2019年初 , 李藏朝在同事的建议下注册了快手账号 , 把“农技课堂”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 , 农业发展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 而农技传播也搭上了新型媒体技术的快车 。
做“接地气”的农技传播人
“我经常下乡出差给菜农讲课 , 每次去的时候 , 看见有关蔬菜种植的问题就顺手拍视频发一下 。”李藏朝在刚开始玩快手的时候 , 并没有仔细规划过短视频的内容 , 而且当时更新时间也不固定 。但是随着他与粉丝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 他在快手的更新也日趋稳定 。
去年下半年开始 , 李藏朝基本每天都会更新一个农业技术服务短视频 。目前 , 他已在快手上传了700多个短视频作品 。同时 , 李藏朝还坚持每周定时直播 , 与粉丝交流蔬菜种植问题 。“我现在一周开三次直播 , 基本上每次直播的时候都有一两千人观看 。”
除了短视频和直播外 , 李藏朝还在快手粉丝群里为菜农答疑解惑 。“群里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人提出问题 , 我差不多每天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来回答这些问题 。”
而随着李藏朝获得越来越多粉丝的关注和信任 , 团队里有人提议给他找个专业公司包装包装 , 对此李藏朝却直接拒绝了 , 从农村走出来又一直都在搞农业的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种菜的农民” , 对农民的情怀让他坚持在快手上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 传播最实用的农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