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电影 新剧《美丽新世界》毁经典,拍成了赫胥黎笔下的“感官电影”

完美世界深度资讯平台“全现在”原创文章【美丽新世界电影 新剧《美丽新世界》毁经典,拍成了赫胥黎笔下的“感官电影”】数字图书馆古登堡计划最近发布了一组平面广告,用涂黑书页上文字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改编自名著的电影删去了多少重要情节。被涂黑书页的《野性的呼唤》《爱丽丝梦游仙境》《圣诞颂歌》,影视化后原文损失比例分别为:75%、71%、51%。
按这种方式计算,最近上线流媒体平台Peacock播出的美剧《美丽新世界》,原文损失比例至少85%。最为遗憾的是,当经典被一顿“魔改”之后,不但没有迈向另一座高峰,而且沦为大杂烩。在这部剧中,你看得到原著大框架,也看得到《饥饿游戏》《西部世界》的影子,故事主线则失控沦为一个三角恋故事。
《美丽新世界》最终被拍成赫胥黎在书中写到的“感官电影”——剧情简单,充斥情欲和暴力。原著中的反乌托邦主题,在剧集中体现得不鲜明。原著党不买账,阅片量大的美剧迷也嫌弃。

美丽新世界电影 新剧《美丽新世界》毁经典,拍成了赫胥黎笔下的“感官电影”


文章图片
《美丽新世界》预告海报,故事主线变成一段三角恋。视觉奇观只够撑两集
在小说《美丽新世界》中,英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畅想了一个表面幸福、稳定的乌托邦。在未来世界,伦敦人被按照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和埃普斯隆不同等级进行标准化培育,人们不再遵循一夫一妻制,吃一克有麻醉作用的苏摩药片就能产生幸福感。故事主线则讲述了从野蛮世界来到伦敦的“野人”约翰,陷入原始社会与乌托邦的两难境地,最终走向自戕的悲剧结局。
作为一部寓言小说,《美丽新世界》并不以故事情节与角色取胜,而是以世界观见长。它的人物角色并非魅力十足,剧情也并不引人入胜,却靠着赫胥黎构建的乌托邦世界奇幻氛围,让读者欲罢不能。《美丽新世界》文本上的特点,令它成为一部难以进行影视化改编的经典小说。
而原著伟大之处,在于赫胥黎1931年的写作,用缜密思辨预见了科技进步对于人类个体的影响。其中许多设定与判断,在当下看来依然具有批判意义。剧集《美丽新世界》保留了原著大框架,就拥有了一个成熟的未来世界内核,起点较高。
剧集将含蓄的文字呈现得更为直观:未来都市新伦敦生活流光溢彩,人们夜夜笙歌,沉迷于性事与服用苏摩药片。人们物质生活富足,没有一夫一妻,个人长期独处不被鼓励,忠诚于一位伴侣的倾向也会被监察与矫正,年轻男女最好频繁更换伴侣。人们有明确等级,但不同等级的人接受自己的身份设定,彼此相安无事。

美丽新世界电影 新剧《美丽新世界》毁经典,拍成了赫胥黎笔下的“感官电影”


文章图片
内置眼球的镜片,能帮助新伦敦市民实时在线联系。《美丽新世界》出版近90年后,电话、电视、电影等都不再是新鲜技术。剧集用视觉特效包装出新伦敦,在改编时升级了角色的科技装备。人们为眼球戴上一个镜片,就能实现全息投影般的视频通话,也能瞬间识别每个人分属的不同等级。这些关于未来都市的设定,都让观众在最初追剧时,有一种新鲜感与趣味性。

美丽新世界电影 新剧《美丽新世界》毁经典,拍成了赫胥黎笔下的“感官电影”


文章图片
每个人的等级差别,能通过内置眼球的镜片直接看出。然而,当观众逐渐接受了未来都市的设定,新伦敦所呈现的视觉奇观,就无法再作为吸引观众的元素。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由娱乐主导的世界,万物互联下人们获得虚拟的快乐,隐私的匮乏、人们对于欲望的放纵等时代特征,都在无限逼近剧中的乌托邦世界。剧中视觉奇观下,本质上反映了我们当今的生活日常,习惯了便无甚新鲜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