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黄色图片 这位日本人让雕塑在中国成为与书画地位同等的艺术

原创 叶克飞 欧洲价值 收录于话题#书评28个
在漫长的历史中,雕塑从未被视为艺术,更不用说与书画相比了。是大村西侧的悬崖改变了中国人对雕塑的偏见,把它当成了与书画同等地位的艺术。
撰文〡叶克飞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往往成为“一言难尽”。前段时间去广东江门泰山公益港,想看看这个“小纽约”,结果失望了。
台山是着名侨乡,也是中国城市现代化之路的一个独特样本。20世纪初,台山华侨返乡建设,号召乡亲集资入股,由国外建筑师设计图纸,模仿现代城市格局规划一个个新村。他们又模仿西方城市广场格局,建设众多侨圩,带动百业兴旺。
泰山华侨陈还主持了中国第一条私人铁路——苏宁铁路的建设。光绪年间修建的公益港,不仅是苏宁铁路修建期间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基地,也是铁路沿线最大的华侨交易会,曾经是知名的商业中心。
公益埠由纵横九条骑楼街组成,建设图纸参照美国纽约早期布局,因此被称作“小纽约”。历经百年沧桑,仍有独特韵味和美学价值。可数月前才完成的旧街区改造,却让我摇头叹息。旧时骑楼虽然残旧,但结构与雕饰大多保存完好,自带旧时气质。可改造过后的公益埠,所有建筑粉刷一新,过于鲜亮的黄色油漆让整个街区同时失去历史与真实,看不出一丝历史感,倒是像极了假建筑云集的影视城。
最遗憾的是骑着雕刻上楼。侨乡文化一直是中西文化的交融,骑楼雕刻有着不同的文化。造型和色彩在线审美,改造后的雕刻色彩浓烈艳俗,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韵味。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比起建筑更缺乏认同感。如果说保护古建筑已经一言难尽,那么保护古雕塑就更是连基础知识都处于匮乏状态。
近两年来,山西晋城青莲寺的彩塑,仅仅因为破坏性的修复,就尴尬的成为了文物界的“线上名人”。
北齐年间所建的青莲寺,在雕塑史上价值极高。上寺与下寺的唐宋彩塑共计66尊,尤其是下寺的唐代彩塑,是山西现存寺观彩塑中最古之物。
然而,在修复过程中,大量劣质油漆和彩画破坏了彩色塑料的原貌。特别是下寺堂佛坛上的原托菩萨,虽然面目残缺,仍不失韵味。这种残缺的美在国外博物馆是不会被破坏的。断臂金星和无头胜利雕像都是传世珍宝。然而青莲寺的修复完全补充了它,工艺差,色彩艳俗,让人欲哭无泪。
古雕塑保护的缺失,本质是对古雕塑认知的匮乏。如今我们提及中国雕塑史,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梁思成,甚至只有梁思成。
在梁思成看来,“艺术之初,雕塑为先。当它建造在祖先的荒野中时,为了生存,需要凿石头;从那以后,就有了绘画的客厅,所以雕塑艺术其实是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了,最古老的艺术也是。”
梁思成的《中国雕塑史》是他在1929年到1930年间在东北大学时的授课提纲,不过当时他还未曾去过云冈、龙门、天龙山、南北响堂山、敦煌和大足等地实地考察,国内对雕塑艺术也一向忽略,所幸有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一书作为参考。

标题:中国雕塑史
作者:大村西崖
译者:范建明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梁思成曾写道:“考之古籍,鲜有提及;画谱画录中偶或述其事而未得其详。欲周游国内,遍访名迹,则兵匪满地,行路艰难。故在今日欲从事于中国古雕塑之研究,实匪浅易。幸而——抑不幸——外国各大美术馆,对于我国雕塑多搜罗完备,按时分类,条理井然,便于研究。着名学者,如日本之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之伯希和、沙畹,瑞典之喜龙仁等,俱有着述,供我南车。而国人之着述反无一足道者,能无有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