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本文转自:北青网
初春时节 , 行走在曲江大地的山乡沃野 , 曲江大河潺潺流淌 , 鸟飞鱼跃 , 大河两岸 , 绿意盈盈 。农田仿佛披上了绿毯 , 少数未耕种的田地里 , 村民们正忙着整地理墒 , 追春植绿 。放眼望去 , 曲江河与田园春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为建水的乡村振兴再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 再增了一份铿锵之力 。
云南建水: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曲江大地的山乡沃野
云南建水: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曲江大地的山乡沃野
生态美产业强
曲江镇位于建水西北部 , 是建水的“北大门” 。曲江大河是建水县境内的主要河流 , 曲江镇辖区内全长15千米 , 流经全镇16个自然村 , 共涉及4万人 , 耕地3.1万亩 , 是该镇主要经济命脉 , 被誉为曲江人民的“母亲河” 。
但是长期以来 , 这条“母亲河”由于多年来河堤年久失修 , 导致河床淤积抬高 , 加之村民乱倒垃圾、非法采砂等行为 , 破坏了大河的生态环境 , 也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
近年来 ,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 , 建水县委、县政府回应百姓“水清岸绿”的愿望 , 于2017年年末在国家重要支流治理项目资金的支持下 , 启动了曲江大河治理工作 。两年时间里 , 清理淤泥22000m3 , 护坡3300m2 , 河岸栽种乔木1425棵 , 灌木1384棵 , 建设了5道拦沙坝 , 河道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 。
“以前打井 , 打十七八米都抽不出水来 , 现在井水都要不完了 。”地里 , 68岁的李如英正坐在小板凳上给覆膜的地块除膜 , 说起曲江大河治理后的变化 , 她感触颇深 , 言语间充满对治理曲江大河的赞美 。河道生态功能的恢复 , 切实提高了两岸农田的地下水位 , 以前是愁打不出井水 , 现在 , 大河的5道拦砂坝有效促进了河道蓄水 , 村民不但可以直接从大河取水灌溉 , 农田里的水井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得益于曲江穿过的优越自然条件 , 给这个有上百年蔬菜种植历史的传统农业大镇带来了勃勃生机 , 成为全国有名的蔬菜批发地 , 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含复种) , 年产蔬菜近20万吨 , 年产值3.2亿元 , 蔬菜日平均交易量450吨 , 依托蓬勃发展的物流冷链产业和便捷的交通 , 销往成都、重庆、广州、海南等大中城市 。2021年 , 曲江镇入选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 是红河州唯一入选的乡镇 。
云南建水: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曲江大地的山乡沃野
生态兴文明兴
同样在曲江镇 , 全村共36户148人的大红坡村最近成了建水的“网红村” , 整洁的村庄环境和文明的乡风 , 使它获得了“美丽乡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红河州文明新风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 不时吸引周边乡镇考察团到访 , 取经学习 。村内姿态各异、品种繁多的多肉植物更是吸引了外地游客远道而来参观游览 。
大红坡村 , 进村道路两旁一株株新栽种的樱花和石榴树身姿挺拔 , 村口青砖黛瓦照壁上鲜红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几个大字 , 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 , 显得格外耀眼 。相隔不远的多肉小花园里 , 划片栽种的多肉植物用残破的紫陶、瓦片和大颗的鹅卵石装饰 , 两颗光秃秃的树干矗立其中 , 越发显得斑斓多肉的娇艳可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