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一个人的确需要独处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名作 , 也是个体心理学的代表作 , 它的英文版书名应该译作:“人生对你有什么意义” 。那为什么到了中国却被翻译成“自卑与超越”了呢?
读罢全书 , 梅娘认为 , 也许是因为作者阿德勒把自卑感看做心理学中的一种核心概念 , 他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 , 生而为人 , 我们都想超越这种自卑感 , 所以人生的意义 , 自然就是“要去超越自卑”了 , 那么自然而然的 , 这本书就被翻译成为“自卑与超越” , 梅娘现在就运用书中的理论 , 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自卑”的问题 。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
所谓自卑情结 , 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 。”
没错 , 自卑其实是一种无能感 , 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 而一个自卑到骨子里的人 , 他的行为就会受到自卑的影响 。你活得太自卑 , 是没有洞悉人性 , 下面梅娘带着你分析《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的观点 , 教你摆脱痛苦 。
《自卑与超越》:一个人的确需要独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1.如果你喜欢独处 , 害怕社交
自卑的人 , 往往会有社交恐惧症 , 尤其是自卑到骨子里的人 , 更是如此 , 他只想把自己封闭起来 , 像生活在套子里的人 。
所以 , 骨子里自卑的人 , 往往喜欢独处 。他觉得独处是一种享受 , 而社交是一种负担和折磨 。
一个人的确需要独处 , 独处是构建精神世界的需要 , 也是扩展自我空间的需要 , 能够享受独处的人 , 的确能够比一般人 , 更能够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 然而独处不能是一个人在世间的主流生存模式 。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就明确指出:
真正的意义 , 只有在与他人产生联系的时候才切实地存在 , 个人所认为的‘意义’ , 实际上是虚幻飘渺的 。因此 , 我们所有的行为及想要达到的某些目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 我们对他人的意义才是我们唯一的意义 。”
一个人 , 再厉害 , 也不可能独木成林;一个人 , 再强大 , 也不可能孤绝成王 , 人是群居的动物 , 这是人性 , 尤其是现代社会 , 共享经济与社交媒体发达 , 一个人 , 无论从满足个人的需求上看 , 还是从实现理想目标的需要上看 , 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
举个例子 , 一个人有一个问题他想不通 , 一般来说 , 自卑的人 , 大都羞于向别人请求帮助 , 于是他决定自己靠独处去想 , 可是你一个人想破头终于想不来的问题 , 也许问对人的话 , 只要1分钟 , 你就知道答案了 , 哪个效率高 , 一目了然 。
所以 , 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应该有丢人、自责的消极态度 , 而是应该戒除掉自卑 , 大胆地去社交 , 毕竟“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 , 这句古话是真理 。
《自卑与超越》:一个人的确需要独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如果你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 , 说话做事要不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当然需要;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评价要不要在意?也是需要的 , 因为别人的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自己 。
但凡事过犹不及 , 如果一个人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 , 那就不仅仅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了 , 而是一种自卑 。
《自卑与超越》中 , 阿德勒讲到了一个例子中的某个人 , 因为他之前遭遇到了社会的冷漠 , 从此便认为这个社会是永远冷漠的 。可这样的认定是其实是很片面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