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看浙江乡村改革这一年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 采访人员 沈晶晶 钱关键 王佳 通讯员 黄微 蔡卡特
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看浙江乡村改革这一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借助集成改革 , 推动生态环境、乡村产业等全面发展 。图片由绍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 , 是农村改革的先发之地 。
从农村土地制度 , 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 再到户籍制度、金融体制……一项项敢为人先的改革 , 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
但改革条块分割、单兵突进、碎片化、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始终存在 。
“以往的改革 , 以单项为主 , 有时改着改着就遇上‘卡顿’ 。像村庄市场化经营体制改革 , 如果没有宅基地、闲置农房、农村金融体制等改革基础 , 就是无源之水 , 缺少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 , 若没有‘两进两回’、村企结对帮扶机制等改革配套 , 资源优势也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 。”各地“三农”干部深有感触 。
2020年底 , 省里正式启动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 , 首批选取衢州、绍兴两市 , 及杭州萧山区、台州黄岩区等16个县(市、区)作为试点 , 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 找准切入口 , 围绕一项目标、破解一系列问题、协同推进一揽子改革 , 浙江农村改革率先迈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 。
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看浙江乡村改革这一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衢州柯城区沟溪乡碗窑村开窑节活动现场 。共享联盟柯城站 郑晨 陆丰 摄
临近春节 , 衢州柯城区沟溪乡碗窑村、碗东村里洋溢着喜悦 。“两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去年一年就增长了两倍 。”乡党委委员管军说 , 去年 , 碗窑村、碗东村集中开展闲置农房收储和交易、村庄市场化经营等多项机制改革 , 接连破解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个障碍 。
连村民蒋志忠家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猪栏 , 都被村集体统一收储 , 每年拿到租金15万元 。紧接着 , 乡贤严志华租下猪栏使用权 , 投建陶瓷研学基地 。经营收益 , 按照“433”比例分红 , 市场主体占40% , 碗东、碗窑村各占30% , 实现了多方共赢 。
从两村的变化中 , 我们也能看出乡村集成改革的最大特征——串联相关改革内容 , 使之变成环环相扣的链条 , 集成项目、政策、要素、力量 , 形成乡村发展合力 , 实现工作成效叠加 。
一年间 , 几乎所有的浙江涉农改革 , 全部放进“一张图”——
它的顶层是5大目标 , 均是“三农”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 包括现代农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和农民发展;往下走 , 每个目标有3到4个关键环节 , 如农村人居环境领域改革 , 设置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乡村文化3大项目;“图”的底层 , 是具体改革内容 , 如生态环境项目 , 包括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碳汇交易机制、GEP核算制度、生态产品机制实现机制等内容 。
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看浙江乡村改革这一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集成改革路线图 。由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从“一招鲜”到“组合拳” , 聚焦5大领域 , 打造15个集成改革链条 , 协同推进一揽子改革 , 全省上下架起更加稳定、严密的农村改革“四梁八柱” , 不断激活乡村共富动能 。
比如绍兴 , 就从宅基地的退出和利用出发 , 逐步实现“一户一宅”“户有所居”基础上 , 有效整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同时 , 鼓励村集体和农民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转让等方式有序激活闲置农房、农地等资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