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隅,他带领团队建起了这个“绿洲一角”

本文转自:北京医管
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楼 , 乘扶梯来到三层五区的干眼症诊疗中心 , 推开治疗室的大门 , 你会感觉自己一路穿过来自“五湖四海”的声浪 , 突然置身于一片沙漠中的“绿洲” , 让人眼前一亮 , 豁然开朗 。
轻柔的音乐 , 葱翠的绿植 , 鹅黄色的壁纸 , 墙上悬挂着简约清新的装饰画……检查与治疗区域由玻璃幕墙及百叶窗分隔 , 明亮又不失私密性 。患者坐在沙发上 , 眼部雾化熏蒸让整个人笼罩在袅袅雾气之中 , 犹如置身人间仙境 , 并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
医院一隅,他带领团队建起了这个“绿洲一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医院一隅,他带领团队建起了这个“绿洲一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回望走过的历程 , 这一方天地从无到有 , 如孕育一个婴儿的十月怀胎 , 充满了多少爱心和热情!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同仁医院眼角膜科副主任接英和他的团队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
干眼症对于医生来说 , 比起角膜溃疡穿孔等严重眼科疾患 , 绝对只能算是个小病 。但对于患者来说 , 眼睛干涩流泪、畏光畏风 ,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所带来的痛苦却是不容忽视的 。近几年 , 干眼症患者不断增多 , 但应对干眼症的治疗方法却不是很多 , 常规只是点点眼药 , 而且很多患者点了眼药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如果到同仁医院来看干眼症 , 也只是开点眼药就得了 , 那患者还舟车劳顿专门来干嘛?”在接英主任看来 , 这一般医生眼中的小病对于患者却不是小事 ,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设身处地为患者做得更多一些!设立干眼症门诊的想法 , 在他心中酝酿萌生了 。
从查文献 , 到出国考察学习 , 再到拿出完整方案……为患者创新服务的想法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 审批一路绿灯 。
接英带领团队 , 沟通原有房间及人员搬迁事宜 , 为新设立的干眼症诊疗中心设计图纸 。他一遍遍修改宣传科普展板 , 协调拉网线、电线、电话线 , 甚至亲自当患者 , 体验就诊流程和各种治疗方法 , 看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善 。“就像孕育自己的孩子一样 , 哪里不好 , 我们就赶紧改 。”角膜组的大夫杨珂说 。仅半年时间 , 干眼症诊疗中心便精彩亮相 。
医院一隅,他带领团队建起了这个“绿洲一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现在 , 我们诊断和治疗干眼症的手段丰富起来了 。眼表分析仪、共聚焦显微镜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病因 , 提供重要的临床分析数据;雾化熏蒸、睑板腺按摩、强脉冲光治疗、眼睑温热脉动治疗、眼睑深度清洁等手段 , 可以大大缓解干眼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干眼症患者 , 还可以给予颌下腺移植术治疗 。”接英介绍 。
龟兔赛跑的故事已为世人熟知 。在接英眼中 , 百年同仁如同有着优秀奔跑基因的“兔子” , 如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没有创新 , 就会被别人超越 。创新的动力 , 来自真正为患者所想 , 就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
丰富的检测手段则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经济的治疗方法 。接英举了个例子 , 有很多人存在眼睑闭合不全的问题 , 所以眼睛容易干涩 。通俗解释就是 , 正常人眨一次眼 , 能在眼表面形成一个油光水滑的泪膜 , 起到润滑保湿作用 , 而眼睑闭合不全者就是眨眼时上下眼皮没有碰到一起 , 泪膜形成不完整 , 无法充分起到润滑保湿眼睛的作用 。通过专业仪器捕捉眨眼瞬间 , 就可以发现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 每隔一段时间做做眨眼训练即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