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巴江糖环“乡”当有年味

本文转自:人民网
舌之所尝 , 鼻之所闻 , 均起于“味” 。在广西平乐县大发瑶族乡 , 过了小年 , 离春节还有五六天的时候 , 家家户户都要开油锅 , 炸“糖环” , 香味迎面扑来 , 让人感觉“乡”当有年味 。
平乐县:巴江糖环“乡”当有年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村民正在制作“糖环” 。文永红摄
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糖环 , 是个技术活 , 工序复杂 , 耗时较长 , 亦有不少讲究 。制作糖环的材料有糯米、白砂糖、黑芝麻、山泉水等,糯米粉的生熟比例也是关键 , 比例失衡会直接影响糖环的口感 。炸“糖环”尤其要注意火候 , 火大了 , 油温过高 , “糖环”容易焦黑老掉;火太小 , 油温太低 , “糖环”易变形 , 这个把握全靠经验 , 糖环放到油锅里炸至熟透后 , 呈金黄色 , 此时醇香飘然四溢开来 , 亦有黄金满屋的寓意 , 也变得更香更脆 。吃着自己动手做的美食 , 一家人因劳动而感到喜悦与温謦 , 其乐融融 , 以求来年的日子也像油锅一样油油润润 , 富富足足 。
糖环是当地人春节必不可少的“年果”之一 , 既是充饥果腹之佳肴 , 又是茶饮之所以尽兴、酒食之所以合欢者 。在当地人的印象中 , 糖环就是可以吃的“吉祥物” , 她的形状跟中国结相似 , 外面一个圆环 , 大环套小环 , 里面像五角星 , 当地人赋予糖环喻意团圆 , 寓以环环相扣 , 生生不息之意 , 深受大众青睐 。因此无论逢年过节、招待贵客还是赠送亲友 ,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份 。
糖环制作技艺虽然复杂繁琐 , 但能让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浓郁的团圆气氛 , 享受到和睦的家庭氛围 , 更能让心与心的距离更加贴近 , 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美好蓝图 。
【平乐县:巴江糖环“乡”当有年味】2018年糖环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做糖环 , 也是做文化 。传统手工制作的食品有机器不可复制的味道 。我们不仅希望糖环的制作技艺可以被传承下去 , 更希望手工制作文化能够被一直延续下去 。”瑶族青年卢发仁说道 。在该乡巴江村 , 卢发仁不仅自己开设了家庭小作坊 , 还注册了品牌商标“巴江卢氏糖环” , 他生产出来的“糖环” , 外观色泽金黄 , 香酥脆口 , 产品远销到全国各地 , 供不应求 , 一年可产2万多斤 , 年销量可达1万多盒 , 年收入50多万元 , 已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涂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