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近年来青少年偏差行为频传 , 像是校园霸凌、虐待动物、或乱棍打死路人等事件 , 震惊社会 。校园每天会有三则校园暴力和偏差行为发生 。
有学者表示家庭关系恶劣、疏离、紧张是导致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主因之一;有人认为青少年普遍缺乏「同理心」 , 无法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也有不少主张表示是教育和社会环境出了问题 。不过 , 值得关注的是 , 今天的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是重大危机吗?网络上的一篇文章表示 , 自我中心是青少年认知发展中的现象 , 当个体的认知扭曲或调节不良 , 即可能表现出荒诞不羁的行为 。
因此这些现象是存在已久的 , 既然青少年偏差行为普遍现象 , 为什么会引发各界的关注呢?可以说是手法和行径与以往的不同 , 与传统道德认知产生差异吗?然而 , 传统的研究多强调由外控作用去影响行为(如:控制理论) 。偏差者其内在的道德发展、道德推理为何?却少有人讨论 。
父母教养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父母教养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有多大?】在谭子文与董旭英(2010)的研究里提到一个相当值得探究的议题 , 即在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理对于偏差行为 , 孰扮演着绝对的影响作用 。虽然许多研究清楚的证实父母教养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 , 然而特别在青少年的中晚期 , 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念、情绪发展渐臻成熟与稳定 , 当面对非道德之两难困境时 , 究竟父母教养方式、道德推理的关系为何?据谭子文、董旭英的研究结果发现 , 当同时检验自我概念及父母教养方式因素时 , 道德取向对高中生偏差行为仍有显著负向影响 , 即道德取向高者 , 偏差行为较少 。
父母教养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父母教养方式与偏差行为则受到彼此间的效应而影响 , 使得部份作用消失 , 即知觉「父母关爱」及「父母管教」仍具有显著负相关 , 然而「父母监督」及「父母忽视」则未达显著 , 也就是说 , 当青少年知觉父母忽视者 , 高中生若有正向的道德取向 , 同样地 , 也能降低偏差行为的发生 。此一研究证实 , 父母的教养对青少年之道德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其中又以父母关爱的预测力最佳 。且道德取向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职生偏差行为间关系的影响 , 扮演着具意义性的角色 。
父母教养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研究可知 , 在没有纳入情绪归因变项时 , 父母教养对道德推理的影响并不大 , 相反的 , 是道德推理削弱了父母忽视对偏差行为的效果 。也就是说 , 即便是在父母教养不健全的情况下 , 青少年仍有足够的可能够靠自己的辨断决定行为 , 这是件值得鼓舞与提醒的发现 。然而 , 青少年时期仍受情绪波动影响 , 在整体模型分析发现 , 受满意归因的影响 , 道德推理对偏差行为的影响下降许多 , 可知青少年的情绪是影响行为的关键 。青少年的确是逐渐进入独立自主的时期 , 宜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吸收正向道德知识、建立思辨的能力 。在情绪的部份 , 从觉察自我情绪开始 , 自己是什么样脾气的人?情绪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如何改进等 。到觉察他人情绪 , 建立同理心及观点取替能力 , 若能够善用情绪的力量 , 甚至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 将可大幅度地减低不必要的与他人的冲突 , 增进人际关系 , 及自我身心灵的协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