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酒桌上“药”小心

本文转自:东莞时间网
春节即将来临了 , 逢年过节难免有各种饭局、酒局 。在养生圈里 , 时常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头孢配酒 , 立马抬走 , 意思就是吃了头孢菌素类药物之后接着喝酒会危害生命 。市中医院药学部提醒 , 这背后说的是“双硫仑样反应” , 而且不只是头孢类 , 还有几大类药物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 进而危及生命 。
双硫仑样反应是什么
据介绍 , 双硫仑 , 又称戒酒硫 , 在1948年发现 。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 , 会引起人体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 尤其是饮酒后上述症状更严重 。利用这一特点 , 其作为酒精增敏药物 , 可以用于戒酒的治疗 。即便服用少数的酒后 , 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 , 以达到戒酒的目的 。然而 , 近年来 , 患者在服用头孢菌素的过程中或停药后饮酒 , 引发双硫仑样反应猝死的报道不断增多 。
其中 , 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人体同时吸收乙醇和药物后 , 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 。
通常来说 , 酒精代谢的过程主要是从乙醇转化为乙醛 , 然后转化为乙酸 , 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而吃头孢喝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 主要是因为头孢药物在酒精进行代谢过程中会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 从而使乙醛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掉 , 导致体内集聚过多乙醛 。而乙醛具有毒性 , 一旦体内积聚过量乙醛 , 在5分钟内就会出现症状 , 比如眩晕、呼吸困难、脸红等 , 最终可致死亡 。
这些药物也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据介绍 , 目前 , 发现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有: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等 , 其中 , 头孢哌酮类致双硫仑样反应最多 。
需要注意的是 , 除了头孢菌素类药物 , 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药物、降糖药物中部分药物也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 其中 , 硝基咪唑类有: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喹诺酮类药物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降糖药物有:格列齐特、格列苯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 。
春节将至,酒桌上“药”小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吃头孢前后一周内不宜喝酒
常说“吃了头孢不要喝酒” , 那么喝酒之后再吃头孢可以吗?喝酒和服用头孢药物之间要隔多久?
对此 , 市中医院药学部表示 , 吃药不喝酒 , 喝酒不吃药 , 尤其是在服用抗菌药物时要更加注意避免喝酒 , 否则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实际上 , 酒后吃头孢和吃头孢后喝酒都会在体内产生相互作用 , 轻则难受重则危及生命 , 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后者产生的不适反应会严重一些 。
“只要体内还有抗菌药物 , 就要远离酒精 。”据介绍 , 不同的抗菌药物在人体的半衰期不同 , 一般药物大约要经过5个半衰期 , 才能在体内基本消除完毕 。例如奥硝唑的血浆半衰期约为14个小时 , 体内完全排泄需要70小时(3天) , 具体多长时间后能喝酒 , 还需要看每个人对酒精的代谢速度 。
因此 , 为避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 建议吃头孢前后一周内不宜喝酒 。但同样需注意个体差异 , 对于特别胖的人 , 酒精会在其脂肪组织里蓄积 , 代谢减慢 , 用药间隔需相应延长 。
采访人员 周倩彤
【春节将至,酒桌上“药”小心】受访医院供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