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畸形18年手腕重获新生 假体系上海微创自主研发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讯(采访人员 马亚宁)时隔18年后再次能够实现手腕正常转动 , 这一奇迹源自昆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徐永清教授团队使用了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的人工腕关节假体 。通过实施腕关节假体置换术 , 严重畸形了18年的手腕重获正常转动 。作为患者匹配式腕关节假体 , 微创骨科的该款产品已经为数十位患者提供了腕关节假体置换的“个人精准化定制”手术方案 。
严重畸形18年手腕重获新生 假体系上海微创自主研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说:患者手腕处手术前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该患者因18年前腕关节受伤后处理不当 , 久病成疾 , 经医生诊断 , 患者两排腕骨严重畸形 , 且伴有腕骨缺失及软组织不良 , 从而导致手腕无法活动 。针对此复杂病况 , 徐永清教授团队决定使用微创骨科定制的人工腕关节假体进行手术 。本次使用的腕关节假体与骨结合的界面拥有3D打印的骨小梁结构 , 具有良好的骨整合性能 , 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手腕功能的长期稳定 。目前 , 患者恢复良好 , 手腕已经能够成功抓握玉米 。
与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的大关节假体相比 , 腕关节等小关节部位的假体研发难度相对更大 。腕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中关节和腕掌关节三部分 , 体积小、毗邻关系复杂且周围软组织解剖结构复杂 , 对日常旋转和屈伸动作的精准度要求很高 。因此 , 想要研发出符合正常腕关节解剖结构的假体 , 其研发工作在假体材料和假体结构设计等方面会面临极大挑战 。
据介绍 , 较为成熟的腕关节置换假体普遍采用替换桡腕关节的设计方案 , 可以改善患者桡腕部位的功能;而腕关节的功能性主要集中于腕中关节部位 , 它与人体活动关联最为紧密 , 替换腕中关节的假体置换方案虽更为复杂、但对患者而言更理想 。但在目前客观条件下 , 中国大部分腕关节疾病患者只能采用保守治疗或融合治疗的方案 , 患者无法实现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
严重畸形18年手腕重获新生 假体系上海微创自主研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说:患者手腕处术后影响
微创骨科自2020年6月起与徐永清教授团队医工合作 , 开展人工腕关节置换假体研发的临床研究课题 。该款假体可实现患者腕关节中最重要的腕中关节的功能重建 , 通过患者解剖数据重建、个性化腕关节方案设计、医工交互、3D打印技术与传统加工方式的集合 , 为患者“量身定制”不同的假体 。截至目前 , 微创骨科的人工腕关节假体已实现数十例临床植入 。
微创骨科对于国人腕关节解剖数据的积累 , 正在将临床研究课题转化为更加符合中国患者解剖结构的患者匹配式腕关节假体 。
【严重畸形18年手腕重获新生 假体系上海微创自主研发】“此次手术很顺利 , 预期这名患者在术后完全康复后可以恢复日常生活各项要求 。”徐永清教授在术后表示 , “根据患者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定制的腕关节假体 , 配合定制化的手术工具 , 不仅会帮助手术更加顺畅 , 而且在术后可减少感染等并发症 , 更有利于术后康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