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视甚高的人,心高气傲,不巴结也别诋毁

01
面善心黑的小人 , 防不胜防 , 不亲近也别得罪 。
《红楼梦》中的穷书生贾雨村 , 人生失意时 , 接二连三遇到了贵人 , 起初是礼贤下士的乡绅封肃 , 为他凑够了进京赶考的盘缠 , 后来有幸成为黛玉的老师 , 并因此得以攀上贾政 。
他在穷苦之际刻苦努力 ,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 如同他在赏月时写的诗句“人间一轮才捧出 , 人间万姓仰头看 。”
如果他仅仅是追名逐利 , 便也无可厚非 。
可最后 , 贾雨村却成为了贾府落败之际 , 落井下石的“急先锋” , 墙倒众人推 , 他是给予致命一击的人 。
贾雨村面善心黑的小人模样 , 终于揭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
虽然到头来 , 他的下属“小沙弥”用同样的手段将其送入大牢 , 但读者还是对贾雨村这个人物有着天然的恨意 。
或许 , 现实生活中 , “贾雨村”式的人太多了 , 他们不乏才华横溢之人 , 不乏勤奋上进之人 , 让人也不得不为之点赞 , 但表象背后 , 是一颗失去善意的心 。
因此 , 与这种面善心黑的人相处 , 千万不要被其表面的虔诚、热情、周全所迷惑了 。你若放松了最基本的警惕 , 无异于“引狼入室” , 到头来 , 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当然 , 看穿了这些人的真实面目 , 也不必急着揭穿 , 一旦与这样的人缠斗开来 , 受伤的往往是自己 。
02
负能量满满的闲人 , 戾气冲天 , 不搭腔也别随波逐流 。
宋代戏曲里有个人物叫“康老子” ,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挥霍家产 。
起初 , 他把祖上留下来的万贯遗产完全败光 , 沦为乞丐 , 但仅剩的一条毯子 , 是用冰蚕的丝制成的 , 被一位波斯商人花高价买下 , 康老子又变成了富翁 , 但他丝毫没有珍惜 , 又一次将财富挥霍殆尽 , 再次沦为乞丐 。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 一个人罪恶的行径 , 不在于犯错 , 而在于同样的错误一再重复 。
职场中 , 那些负能量满满的人 , 就像这个“康老子”一样 , 不管你给予他多少鼓励 , 多少支持 , 他都不会珍惜 。该抱怨时还是抱怨 , 该撒泼的时候还是撒泼 , 一副全世界都亏欠了他的样子 。
一旦发现你是一个甘愿提供帮助且不计较回报的人时 , 他们最惯用的伎俩就是不断在你耳旁念念叨叨 , 巴不得你成为他们的附庸 , 跟着他们一起吐槽、抱怨 。
他们想要用这种与他人截然对立的做法 , 展示自我存在的合理性 。一旦被人当作“反面教材” , 他们又会立即换一副嘴脸 , 将自己身上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
如果你抱着同情心 , 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 很大的可能就是成为“背锅侠” 。
自视甚高的人,心高气傲,不巴结也别诋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
自视甚高的能人 , 心高气傲 , 不巴结也别诋毁 。
《红楼梦》中妙玉是一个“奇女子” 。她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 , 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 。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 , 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 。
【自视甚高的人,心高气傲,不巴结也别诋毁】但她自视甚高以“槛外人”自称 , 以表达自己的一尘不染 。
一次 , 刘姥姥和众姐妹到妙玉的住所“拢翠庵”喝茶 , 她嫌弃刘姥姥 , 便要将其用过的杯子丢掉 。幸亏被宝玉看见 , 才求得她将这些打赏给刘姥姥 。
在小说中 , 妙玉是一个不染烟火气的神仙女子 , 众人为她的才情和坎坷命运唏嘘不已 , 终归让人心生怜悯和疼惜 。然而 , 在职场中 , 这样自视甚高的人 , 却并不一定让人钦慕和喜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