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华|冬夜家暖,灯火可亲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蒙华|冬夜家暖,灯火可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 蒙华 编辑|淑为 图片|网络
傍晚下班 , 走出办公大楼 , 突然感到天色黑沉 , 雨夹冷风 , 吹得脸生痛 。我瑟缩着 , 与街上大多数人一样 , 心无旁骛 , 朝着家的方向奔走 , 等待与温暖遇见 , 家在这时尤显亲切和有吸引力 。
回到家 , 我先把家里的灯打开 。我想 , 从市场匆匆而回的妻 , 望见七楼家里的灯光 , 想必会是淡定和温暖的 , 上楼的脚步是轻盈而畅快的 。
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有节奏地响起 , 都是熟悉而温馨的旋律 。我虽然是个走来走去的配角 , 但也共同营造了屋子里的温情 , 仿佛是小时候那个听着厨房里忙碌妈妈的使唤 , 乐此不疲地为热乎乎的晚餐做点小贡献的自己 。
在饭热菜香中 , 我们安静地吃着 , 老夫老妻的二人世界 , 少了客套 , 多了饭菜砸嘴的啧啧声 , 好像是岁月噼啪的剥落声 , 依稀看到这熟悉灯光下我们一路吃过的青年餐、中年餐……
记起小时候我们兄妹五人和父母围桌吃饭的热闹情景 。在以素食为主的桌上 , 偶尔有一碗小鱼虾 , 或一碟水豆腐 , 一盘黄豆猪脚煲 , 都是我们的企盼 , 当然 , 这更是父母想方设法给我们的爱 。我们都是照例狼吞虎咽 , 席卷残云 。当时感觉父母吃得很慢很少 , 也不怎么吭声 。现在想起 , 父母看着我们海吃就已经很开心 。家里的电灯泡不很亮 , 那温馨场景却十分清晰 。正如汪曾祺先生描述的“家人闲坐 , 灯火可亲” 。
蓦然想起唐诗里的“风雪夜归人” 。我理解 , 这是一首赞美生活小确幸的诗 。夜归之人和盼归之人都是幸福的 , 因为家里有灯 , 亲人已归 , 屋子很暖 。
天黑得早 , 晚上的时间就显得漫长 。记得小时候的冬天 , 饭后忙完家务的母亲会用大瓦盆盛炭生火 , 然后用一个竹编带孔的罩子盖住 , 一家人围炉取暖 , 交流闲聊 。妈妈那些有趣的励志的民间故事便是在这时候讲给我们听的 。不时也有隔壁的叔伯嫂婶过来唠家常 , 多是谈些人情世故或乡野趣闻 。听大人们的谈话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家以外的事情 。这火炉既让我们温暖过冬 , 又让我们在漫漫的冬夜里长了见识 , 有了憧憬 。
冬夜漫漫 , 还有一件令我们高兴的事 , 那便是吃木薯 。家乡的木薯是在冬季里收获的 , 母亲会把做夜宵吃的木薯剥皮并洗干净 , 然后将这些木薯切分几段放到锅里去煮 。不一会儿母亲就将香喷喷的木薯端上 , 让我们饱食原汁原味的木薯大餐 , 这成了我们兄妹们难忘而又温暖的记忆味道 。回想起来 , 是父母的爱和温暖的家 , 让我们抵御了儿时寒冷而漫长的冬天 。
而现在 , 再冷的冬夜也没围炉取暖了 , 空调暖气我又不甚喜欢 , 自然就十分怀念小时候冬夜里温暖的家 。我假想着 , 有一间带壁炉的房子 , 不用很大 , 冬天坐在通红的炭炉旁 , 静静地看书、闲坐 , 或看一场球赛、一部影片 , 这种时光是多么温暖啊!这种房子在南方小城不曾遇见 , 我就买了一个电热取暖器 , 然后泡一壶如琥珀色的老茶 , 读几篇带温度的美文 , 多么惬意 。
突然想起初入职场的女儿 , 不知远在千里之外的她那里是否已经入冬 , 租借的房里是否也有一盏温暖的灯 。女儿啊 , 奔波打拼是年轻岁月的主调 。累点苦点不要紧 , 苦累之余 , 别忘了为自己心中点一盏乐观温暖的灯 , 让心灵得以休憩滋养 。我们一起朝夕相处20多年的家 , 暖灯亮着 , 历久弥新 , 你可记得?新年你若回家 , 我们为你留灯 , 照亮千里引你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