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岁寒三友指什么( 二 )


3、岁寒三友——梅
梅花,虽然没有遍布全国 , 甚至许多北方人没有亲眼见过 。 但由于历代文人的描绘 , 已经深入人心 。 为什么梅花如今会“位压群芳”呢?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所决定的 。 许多国画家在画梅花时 , 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 , 绽出了朵朵鲜花 。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 姿、色、香、韵俱佳 。 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 漫天飞雪之际 , 独有梅花笑傲严寒 , 破蕊怒放 , 象征着人卓尔不群 , 超凡脱俗的品格 。
岁寒三友的意思
那么到底岁寒三友的意思是什么呐 , 我们先来看看词典上关于岁寒三友的解释: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 因为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 岁寒:喻浊世 。 三友:山水、松竹、琴酒 。 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 引证解释指松、竹、梅 。 松、竹经冬不凋 , 梅则迎寒开花 , 故称 。
宋葛立方《满庭芳·和催梅》词:“梅花 , 君自看 , 丁香已白 , 桃脸将红 , 结岁寒三友 , 久迟筠松 。 ”《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妇人施教 西门庆 , 使了六十两银子 , 也替他也买了这一张螺鈿有栏杆的牀……里面三块梳背 , 都是松竹梅岁寒三友 。 ”《红楼梦》第十七回:“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 , 或‘流云百蝠’ , 或‘岁寒三友’ 。
以下是关于岁寒三友例如: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 ——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松、竹、梅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 , 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 坚毅不拨的青松 , 挺拨多姿的翠竹 , 傲雪报春的冬梅 ,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 , 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 。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 , 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 , 而誉为“岁寒三友” , 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 苏轼遭权臣迫害 , 被捕入狱 。 经王安石等人营救 , 始得从轻定罪 , 安置黄州管制 , 黄州即今湖北黄冈 。 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 , 心情很苦闷 。 稍后 , 家眷来依 , 朋友来访 , 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 , 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 , 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 , 借以改善生活 。 这块地 , 当地人唤作“东坡” , 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 , 又筑园围墙 , 造起房屋来 。 房子取名“雪堂” , 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 , 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 一年春天 , 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 , 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 , 环顾侧看处处是雪 。 当真天寒飘雪时 , 人迹难至 , 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 , 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 , 松竹三益友 。 ”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 , 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 , 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
【岁寒三友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岁寒三友指什么】徐君猷闻言 , 对苏轼以“三友”自励 , 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 , 肃然起敬 , 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 以后 , 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 , 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 。 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 , 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 , 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 , 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 , 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