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能包括哪些,设备性能包括哪些方面( 三 )


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和维氏硬度(HV)等方法 。
4、疲劳
前面所讨论的强度、塑性、硬度都是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机械性能指针 。 实际上, 许多机器零件都是在循环载荷下工作的, 在这种条件下零件会产生疲劳 。
5、冲击韧性
以很大速度作用于机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 金属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 。
机械性能包括哪些?【机械知识】 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性能、硬度等等
屈服强度: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 变形增加较快, 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 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 。 当应力达到B点后, 塑性应变急剧增加, 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 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 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 。 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 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 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 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 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
机械性能是什么意思?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 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 。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 它们的具体数值是在专门的试验机上测定出来的 。
脆性是指材料在损坏之前没有发生塑性变形的一种特性 。 它与韧性和塑性相反 。 脆性材料没有屈服点, 有断裂强度和极限强度, 并且二者几乎一样 。 铸铁、陶瓷、混凝土及石头都是脆性材料 。 与其他许多工程材料相比, 脆性材料在拉伸方面的性能较弱, 对脆性材料通常采用压缩试验进行评定 。
扩展资料
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包括比重、溶点、导电性、导热性和膨胀性等 。 工件用途不同, 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要求不一样
2、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
主要指金属材料在定温或高温条件下抵抗活泼介质对其浸蚀的能力 。
3、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是金属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综合, 是否易于加工成型的能力 。 按工艺方法不同, 工艺性能主要有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和切削加工性能 。 在设计零件及选择加工方法时要考虑材料的工艺性能 。
参考资料来源:

“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有什么不同 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的常用指标的一个集合, 是机械类产品设计中使用的重要材料性能指标 。 在一般用途机械产品中, 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 因此一般不考虑特种使用状态下的特殊要求 。 但是由于机械产品的用途千差万别, 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所承受得载荷情况也是各不相同, 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选用的具体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略有差异 。
机械性能的原理:
钢材经过冷加工后, 在常温下存放15-20天, 或加热至100-200度并保持2小时左右, 这个过程称为时效处理 。 所谓时效敏感性:因时效作用导致钢材性能改变的程度 。 一般, 钢材机械强度提高, 而会导致塑性和韧性降低 。
通常说一种金属机械性能不好, 是指它易折, 易断, 或者是没有良好的打磨延展性 。 一般纯金属的机械强度都要弱于合金的强度, 举例来说就是钢的性能好于纯铁 。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 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 。 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 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 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 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 。 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