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四 )


23.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包括转录(在细胞核中,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 )和翻译(在细胞质中, 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两个过程 。 24.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的碱基排序 。 25.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 密码子有64种, 其中, 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 3种是终止密码子 。 2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27.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 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28.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频率很低的、不定向的、少利多害的 。 29.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 是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 。 30.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包括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工程 。 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 。 3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移接、颠倒)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 3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全部遗传信息 。 3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34.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 。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茎秆粗壮, 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 35.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低温处理和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秋水仙素作用于分裂前期的细胞,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36.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 特点是植株长得弱小, 而且高度不育 。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7.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常显多并软, 常隐白聋苯, 伴X隐色盲血友,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 38.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DNA全部碱基序列 。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39.基因的“剪刀”:限制酶;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 40.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1.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 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 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 42.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4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 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叫作基因频率 。 44.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 45.物种:能够在自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 46.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 。 47.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 48.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