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玻片标本,制作玻片标本七步口诀( 三 )



3.洗涤与脱水 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 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 。 多数用流水冲洗;使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则需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组织经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固定, 则不必洗涤, 可直接进行脱水 。 固定后或洗涤后的组织内充满水分, 如不除去水分就无法进行以后的透明、浸蜡与包埋, 因为透明剂多数是苯类, 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融合, 水分不脱尽, 苯类不能浸入 。 酒精为常用脱水剂, 它既能与水相混合, 又能与透明剂相混, 为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 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 通常从30%或50%酒精开始, 经70%、85%、95%直至纯酒精(无水乙醇), 每次时间为1~数小时, 如不能及时进行各级脱水, 材料可以放在70%酒精中保存, 因高浓度酒精易使组织收缩硬化, 不宜处理过久 。 正丁醇、叔丁醇、丙酮及二氧陆环等也可做脱水剂 。

4.透明 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 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媒浸液, 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 。 材料块在这类媒浸液中浸渍, 出现透明状态, 此液即称透明剂, 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 。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苯、氯仿、正丁醇等, 各种透明剂均是石蜡的溶剂 。 通常组织先经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 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 。 透明剂的浸渍时间则要根据组织材料块大小及属于囊腔抑或实质器官而定 。 如果透明时间过短, 则透明不彻底, 石蜡难于浸入组织;透明时间过长, 则组织硬化变脆, 就不易切出完整切片, 最长为数小时 。

5.浸蜡与包埋 用石蜡取代透明剂, 使石蜡浸入组织而起支持作用 。 通常先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浸渍1~2小时, 再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浸渍3小时左右, 浸蜡应在高于石蜡熔点3℃左右的温箱中进行, 以利石蜡浸入组织内 。 浸蜡后的组织材料块放在装有蜡液的容器中(摆好在蜡中的位置), 待蜡液表层凝固即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 即做成含有组织块的蜡块 。 容器可用光亮且厚的纸折叠成纸盒或金属包埋框盒 。 如果包埋的组织块数量多, 应进行编号, 以免差错 。 石蜡熔化后应在蜡箱内过滤后使用, 以免因含杂质而影响切片质量, 且可能损伤切片刀 。 通常石蜡采用熔点为56~58℃或60~62℃两种, 可根据季节及操作环境温度来选用 。

6.切片 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方形或长方形, 以少许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小木块上, 夹在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 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 旋紧 。 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硬度适当都直接影响切片质量, 可用热水或冷水等方法适当改变蜡块硬度 。 通常切片厚度为4~7微米, 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 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

7.贴片与烤片 用粘附剂将展平的蜡片牢附于载玻片上, 以免在以后的脱蜡、水化及染色等步骤中二者滑脱开 。 粘附剂是蛋白甘油 。 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薄层蛋白甘油, 再将一定长度蜡带(连续切片)或用刀片断开成单个蜡片于温水(45℃左右)中展平后, 捞至玻片上铺正, 或直接滴两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 再把蜡片放于水滴上, 略加温使蜡片铺展, 最后用滤纸吸除多余水分, 将载玻片放入45℃温箱中干燥, 也可在37℃温箱中干燥, 但需适当延长时间 。

8.切片脱蜡及水化 干燥后的切片需脱蜡及水化才能在水溶性染液中进行染色 。 用二甲苯脱蜡, 再逐级经纯酒精及梯度酒精直至蒸馏水 。 如果染料配制于酒精中, 则将切片移至与酒精近似浓度时, 即可染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