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怎样科学喂奶( 三 )


如果婴儿呼吸规律、平稳, 精神好, 面色红润, 则母亲可不必担心 。 这种婴儿属于安静型, 其特点是睡眠多, 不爱哭闹,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小, 有时没有主动吃奶的要求, 需每隔3-4小时唤醒 。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喂奶间隔时间太长, 会发生血糖下降, 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母亲首先要了解婴儿到底需要吃多少奶.由母亲自己掌握喂养的次数和量,是最科学的喂养方法.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最为了解, 她们往往根据自己的观察来给孩子喂奶 。 不过, 在孩子刚出生不久, 妈妈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孩子哭啼不一定是饥饿:要看看是不是尿布湿了?有没有身体的不舒服, 比如说皮肤上面长了东西、肚子疼痛或鼻子不通气等等? 2、婴儿吃奶次数过多时应注意:是不是婴儿吸吮的姿势不对, 吃不到足够的乳汁?每次吃奶的时间过短, 孩子没有吃饱? 3、婴儿老是睡觉时要注意:
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如果孩子不睁眼仍可吸奶, 就要坚持给孩子喂奶, 这种闭着眼睛仍吃奶的情况见于一些性格比较安静的孩子, 不是病状 。 总之, 要给孩子多吸吮, 并且多多观察, 妈妈很快就会学会按需喂养婴儿了 。 一般说来, 母亲和孩子经过2-3周的学习, 就会相当默契、并逐渐地形成规律 。
新生儿怎样喂奶? 首先, 妈妈在喂奶前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 比如在坐姿的时候, 需要选择一款带有后背的椅子, 妈妈坐在整个椅子的上面, 后背靠紧椅子的背面, 然后把新生儿抱起 。
在搂抱新生儿的时候注意将新生儿的面向妈妈的腹部贴近, 让宝宝的鼻尖对着妈妈的乳头, 身体呈一条直线 。 还要注意托住新生儿的臀部, 在促进宝宝含接的时候, 要使宝宝的嘴张到最大时将乳头送入宝宝的嘴中, 大部分的乳晕都含接在宝宝的嘴里, 吸吮比较有节律, 在奶量多时可以听到宝宝的吞咽声 。
新生儿怎么喂奶比较科学 【新生儿如何喂奶更科学?】一直提倡出生前3个月的孩子“按需喂养”, 所谓"按需喂养"简单说是, 婴儿要吃就喂, 不想吃就不喂, 想吃多少就喂多少 。 当然家长需要尝试读懂你的宝宝, 学会辨识并且响应宝宝的需求 。


宝宝哭泣不代表就是饥饿, 宝宝哭泣的原因有很多, 其实早在哭泣之前, 他就已经通过肢体和表情给你传递一些信息了 。 不要等到宝宝哭泣抗议时才采取行动, 家长要学着了解宝宝的肢体和表情语言, 以下情况表示宝宝饿了:
即将睡醒眼球动作增快, 张嘴伸舌左右转头, 发出轻柔的呜咽声, 吮吸手(指)、毯子等嘴巴可以接触到的物品(后面两个现象是针对2个月以后孩子, 可能出现的表现)...哭泣其实已经是饥饿的晚期表现了 。
有些小婴儿非常安静, 如果妈妈没及时做出反应, 过一会儿他自己又睡着了, 这样错过吃奶容易摄入不足;有些小婴儿非常容易烦躁, 如果妈妈没及时做出反应, 他会大声哭泣弓起背来, 因为哭泣和发脾气颇费力气, 这时衔乳通常会很困难, 吸奶也会较为无力, 这时需要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然后再哺乳 。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和妈妈, “按需喂养”一方面是当宝宝饥饿时喂, 另一方面是当妈妈感到胀奶(严重)时也可以喂, 因为在宝宝出生的头几个月里, 宝宝饥饿和妈妈胀奶的节律是基本同步的, 母乳就是这么奇妙 。
另外, 如果孩子是早产儿、低体重儿, 或者因为药物等影响, 小婴儿一口气睡眠超过了4、5小时, 还是需要让他吃一顿(哪怕是迷糊奶) 。


"按需喂养"能为婴儿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父母应相信并尊重婴儿的食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