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怎样种植不死( 二 )



(3)播种条件:大叶樟播种可随采随播 , 最近不过“惊蛰” 。 桂林林业实验站不同节令播种实验结果证明 , 这个时间播种的苗木 , 无论是高度 , 还是地径 , 分别比春播的平均高大29.3% , 平均地径大8% 。 福建辛湖林场的实验 , “从小雪”到“惊蛰”都可播种;但在惊蛰后播种的幼苗生长量显著下降 。 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 , 产苗20000—30000株 。

(四)苗圃整地

苗圃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沙壤土或轻黏土为佳 。

苗圃耕翻深度以不耕起底土为原则 , 最好在冬初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耕耙一次 , 到冬末春初将要播种时进行二犁二耙 , 做到耙细挡平 。 基肥以厩肥、堆肥、饼肥较好 , 但施用前要充分腐熟 , 一般每亩可用2500—5000公斤堆肥 , 1500—200公斤厩肥 , 25—50公斤饼肥 。

(五)苗木的抚育管理

播种:以条播为宜,条距15-20cm,深沟1.5—2.0cm,宽3—4cm,每米播种沟内播40—50粒(如果要“嫩苗移植” , 则可采用撒播) 。 用火烧覆盖,厚度1—2cm,用50%遮光网搭荫棚遮荫,每日早、晚各淋水一次.小苗3—4对真叶是进行分床或移营养袋培育,按苗圃规格加强管理,1年生苗高50—80cm,可出圃栽种.生长期间及时打杈,保护顶端生长优势,精细管理,水肥充足,当年苗高可达50—75厘米 。

移栽:出圃时移栽要带土球 , 大苗移栽要进行重剪 , 减少蒸腾量 。 在天气寒冷的地区 , 栽植当年要注意防寒越冬 , 在寒液来临之前进行干部涂白 , 浇透封冻水 , 干基培土20-30厘米 , 然后用稻草捆绑幼树树干 , 春季解除 。 从南方引进北方的树苗 , 要连续精细管理3—4年 , 待适应当地气候后 , 冬季便不再需要对干部进行防寒处理 。

管理:为了培育壮苗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灌溉、培土、防虫、灭病等一系列的幼苗抚育工作 。 如果条件许可 , 还要在苗期做好切根或嫩苗移植 。

中耕除草:中耕是在苗木生长期间对土壤进行浅层松土 , 以减少水分蒸发 , 防止板结 , 促进气体交换 。 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利用率 , 给土壤微生物创造有利的条件 。 幼苗前期 , 中耕深度为2~4㎝ , 后期可逐步加深到8~10㎝ 。 苗圃的杂草生长快 , 繁殖力强 , 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 , 有些杂草还是病虫害的媒介和寄生场所 。 因此 , 育苗地必须及时清除杂草 。 除草方式有人工、畜力、机械或化学除草等 。 可根据条件使用 。

中耕除草应与追肥灌水紧密结合进行 。 除在杂草旺盛季节进行几次专项中耕除草外 , 每次追肥后必须灌水 , 灌水后及时中耕和消灭杂草 。 做到表土疏松 , 地无杂草 。

灌溉:盛夏和秋旱季节 , 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 适时灌溉 。

施肥:施肥应掌握苗木生长最快的时期进行 。 通过调查表明 , 大叶樟造林后10—12年生长最快 , 30年后逐渐减慢 , 每年两个生长期 , 3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一生长期 , 占整个生长期的60%以上 , 6月至9月上旬为第二个生长期 。 11月下旬即进入休眠期 。 因此5—9月是大叶樟生长的高峰期 , 此时追肥效果较好 。

切跟和嫩苗移植:切跟适用于条播育苗 , 当苗木发出针叶2—5片时 , 用锋利的铁铲与苗株成45˙角度插入 , 深度以5—6厘米为适宜 。 嫩苗移植可在梅雨季节 , 挖起撒播的嫩苗 , 切断主根 , 用尖锥形的竹签插在行距25cm , 株距6cm的移植沟内穿小穴进行移植 。

整枝:大叶樟多萌生枝 , 影响主干生长 , 以培育用林为目的时 , 在造林头几年要进行抹芽 , 之后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剪 , 加快主干的高生长 。 抹芽是离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嫩芽抹掉 , 减少养分消耗 。 修枝主要是将树冠下部受光较少的枝条除掉 。 但修剪要保持树冠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 。 过多的修剪会丧失一部分制造营养物质的树叶 , 从而影响树木生长 。 修剪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