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种植人参果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二 )


发病特点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2-3天潜育后现出病斑,3-4天产生分生孢子,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 遇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相对湿度大于70%持续时间长,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 。 因此,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病情的扩展 。 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人参果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 。
防治方法
⑴保护地人参果重点抓生态防治 。 由于早春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易结露,利于此病的发生和蔓延 。 应重点调整好棚室的温湿度,减缓该病发生蔓延 。
⑵采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喷洒5%百菌清粉剂,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连续防治3-4次 。
⑶施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 230g 。
⑷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 ⑸发病前开始喷洒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特效药剂
喷克菌 阿米西达 醚菌酯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