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肿瘤是怎么引起的,体内有癌,身体常常五个标志( 四 )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极大的差异, 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良性肿瘤恶变时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
(2)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 肿瘤生长缓慢, 不侵袭周围组织, 往往呈结节状, 有完整的包膜, 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 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 。 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手术容易摘除, 摘除后不易复发 。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 常向表面生长, 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 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 。 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 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 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 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 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 如树根之长入泥土, 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 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 临床触诊时, 肿瘤固定不活动, 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 为防止复发, 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 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
3.肿瘤的扩散
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 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 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生长、蔓延(直接蔓延), 而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
(1)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浸润, 破坏临近正常组织、器官, 并继续生长, 称为直接蔓延 。 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蔓延至直肠和膀胱, 晚期乳腺癌可以穿过胸肌和胸腔甚至达肺 。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 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 良性肿瘤不转移, 只有恶性肿瘤才转移,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1)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
2)血道转移: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发生, 尤多见于肉癌、肾癌、肝癌、甲状腺滤泡性癌及绒毛膜癌 。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
4.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机制
(l)局部浸润 。 浸润能力强的瘤细胞亚克隆的出现和肿瘤内血管形成对肿瘤的局部浸润都起重要作用
局部浸润的步骤:
1)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力减少 。
2)瘤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 。
3)细胞外基质降解 。 在癌细胞和基底膜紧密接触4~8小时后,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可被癌细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 使基底膜产生局部的缺损 。
4)癌细胞以阿米巴运动通过溶解的基底膜缺损处 。 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后重复上述步骤溶解间质性的结缔组织, 在间质中移动 。 到达血管壁时, 再以同样的方式穿过血管的基底膜进入血管 。
(2)血行播散 。 单个癌细胞进入血管后, 一般绝大多数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所消灭, 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团的瘤细胞团则不易被消灭, 可以通过上述途径穿过血管内皮和基底膜, 形成新的转移灶 。
转移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 而是具有明显的器官倾向性 。 血行转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 在某些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性, 如肺癌易转移到肾上腺和脑, 甲状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 乳腺癌常转移到肝、肺、骨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 可能是这些器官的血管内皮上有能与进入血循环的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异性结合的配体, 或由于这些器官能够释放吸引癌细胞的化学物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