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乌江自刎在哪里,项羽的祖籍在哪里( 二 )


乌江决战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 来回冲阵, 再次杀开一条血路, 向南疾走, 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 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 乃令从骑皆下马, 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 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 自己身亦被十余创, 最后自刎而死, 年31岁 。
项羽死后, 汉军全歼八万楚军, 楚地皆降汉, 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 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 鲁人乃降 。 至此, 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
扩展资料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 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 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 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 。
根据最早的记录, 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 。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 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 来到乌江江畔, 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 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 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 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 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 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 因而流传最为广泛, 后世关于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自杀是想结束战争, 消除百姓因战乱带来的痛苦 。 据《史记》记载, 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 “丁壮苦军旅, 老弱罢鞍漕”, 于是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 徒以吾两人耳,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
意思是想通过两个人的决斗一决雌雄, 不要再让天下百姓跟着受苦, 说明项羽的确有可怜天下苍生的情怀 。
当项羽率残兵败将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时, 想到渡江以后还要卷土重来, 重新进行一次楚汉战争, 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 于是选择牺牲性命来结束连绵数年的残杀, 还天下一个太平世界 。
参考资料来源:
项羽乌江自刎在现今什么地方在今天安徽和县东部的乌江镇的长江边上, 哪个地方有一条长江的支流叫乌江, 由于哪个地方的长江基本呈南北走向, 所以才说项羽“不肯过江东” 。
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 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 来到乌江江畔, 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 以图东山再起、可是项羽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拔剑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
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 项羽欲渡乌江即此 。 《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 汉东城县地 。 ”
【历史地理知识|乌江自刎在哪里,项羽的祖籍在哪里】扩展资料:
公元前202年, 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 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 之后和灌婴会合, 与此同时, 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 一时间对项羽的形式非常的不利, 项羽只能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 退到了垓下 。
汉军与楚军大战, 一开始是受挫的, 但是后来楚军追击的时候, 被韩信的军队包抄, 两军陷入胶着, 最后项羽被三面汉军包围, 被迫退回垓下 。 这个时候双方伤亡惨重、僵持不下 。 在这种情况下, 汉军夜晚高唱楚歌, 士兵的气势大减, 项羽见大势已去, 于是就率领八百精兵突围而去 。
汉军知道项羽突围之后, 派了五千精骑部队追赶, 因为迷路耽搁等各种情况, 在被汉军追到的时候项羽已经只剩下了二十八名骑兵了 。 项羽最后指挥这二十八人杀出一条血路, 疾走至乌江 。 就是在这里项羽一人杀了数百名汉军, 自己身上也有十几处被刺伤, 最后项羽自觉愧对江东父老, 于是就在乌江边上自刎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