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荷滋是谁,荷兹虚拟人物( 三 )


5、狄仁杰(公元607-700)

字怀英, 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 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 从而步入仕途 。 从政后, 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 。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转大理丞, 改任侍御史, 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 狄仁杰为官, 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为了拯救无辜, 敢于拂逆君主之意, 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 始终是居届堂之上, 以民为忧, 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 到任一年, 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 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 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 。 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 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
6、包拯(公元999-1062)

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 他从青少年时代起, 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 “竭忠死义” 。 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 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 他一生严于律己, 身体力行 。 他在端州任知州, 整顿吏治, 打击贪污, 深受百姓欢迎, 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 他都婉言谢绝, “不持一砚归” 。 他一生铁面无私, 不避权贵, 执法如山 。 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 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 。 大力平反冤狱, 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 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 特别在死后, 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 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 使之带有神奇色彩 。 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 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 。 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 但包拯的一生, 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 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 。
7、况钟(公元1383-1442)
字伯律, 号如愚, 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 。 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 他直接减轻官粮, 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 稳定和发展经济 。 同时, 整肃吏治、端正风气, 注意清理冤狱, 为民伸冤 。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 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 周而复始, 从不间断 。 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 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 经他审理过的案子, 无论大小, 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 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 现在, 只要一提起况钟, 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 。 除此之外, 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 况钟任职十三年间, 三次离任三次留任, 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最后积劳成疾, 病逝于苏州任上 。 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 在他死后, 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 。
8、海瑞(公元1514-1587)
字汝贤, 海南琼山县人 。 他生活的年代, 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 。 表面一片升平, 其时危机四伏 。 海瑞年青时, 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 。 在户部供职时, 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 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 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 。 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后人称为《治安疏》 。 奏疏递上后, 海瑞即被入狱, 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 才得以获赦, 官复原职, 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 。 之后, 他为匡正时弊, 严肃法纪, 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 。 他铁面无私, 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 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 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 纵观海瑞为官, 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多次冒死进谏, 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 但他严于执法, 除暴安良, 生活清廉, 同情百姓, 招抚流亡, 注意发展生产, 兴修水利, 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 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 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 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