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穷人的作者是谁,穷人这篇作者是谁( 三 )


4、《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 , 也是通俗易懂 , 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 。 它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 , 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第四本书 , 该书深度解答“生命是怎么回事 , 怎样活得更好 。 ”
5、《童年》(1852)作为列夫·托尔斯泰处女作 , 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 , 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 , 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 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

穷人课文作者列夫尔斯泰的个人资料 穷人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原创作小说)
《穷人》是2011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 , 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
该小说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 , 在西蒙病逝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
内容简介
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 , 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 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 , 发现西蒙死了 , 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 渔夫出海归来 , 听说西蒙死了 , 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 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 , 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乐于助人 ,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 及封建农奴制一步步的土崩瓦解 , 广大人民对沙皇统治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 , 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 在这一时期 , 贵族 , 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 , 生活奢华而道德沦丧;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 然而他们得到的情操却高尚淳朴 。 《穷人》这篇小说 , 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
作品鉴赏
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 除了题目 , 全文没有一个“穷”字 , 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 , 读者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 。 课文开头描写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又黑又冷的深夜 , 波涛轰鸣 , 狂风怒吼 , 海上正起着风暴 ,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 , 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 , 清早出去 , 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 , 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 再看西蒙一家 , 丈夫已死了 ,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 , 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 , 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 作者展示了一幅西蒙死去的悲惨画面:母亲临死的痛苦与孩子睡眠的甜美 , 母亲的慈爱与孩子的无知 。 这一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 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 这些描述 , 包含作者的感情 , 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

2.赞颂穷人富有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 小说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 , 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 收养孤儿 , 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 , 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 , 这就感人至深了 。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 ,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 , 甚至后悔的复杂心理活动 。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 , 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 , 而收养两个孤儿 , 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 , 再增加一个包袱 。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 。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 , 没有拔高人物 , 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 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 , 然而他们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 ,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染着读者的心理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