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养花的对联( 六 )


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 , 有益身心 , 胜于吃药 。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 , 就
得全家动员 , 抢救花草 , 十分紧张 。 几百盆花 , 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 , 使人腰酸腿疼 , 
热汗直流 。 第二天 , 天气好转 , 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 , 就又一次腰酸腿疼 , 热汗直流 。
可是 , 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 , 连棵花儿也养不活 , 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 , 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
候 , 约几位朋友来看看 , 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 花儿分根了 , 一
棵分为数棵 , 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 , 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
当然 , 也有伤心的时候 , 夏天就有那么一回 。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
的时候) , 下了暴雨 。 邻家的墙倒了下来 , 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 , 一百多棵!全家
都几天没有笑容!
6.谁知道老舍的养花养 花
老舍非常喜爱花 , 也爱养花 。 他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 因此 , 花开得大小好坏 , 都不再意 , 只要开花 , 对花他很有感情 , 看到一棵好花死了 , 会难过的流泪 。 所以 , 注定他无奇花异草 , 多是易活而不用精心管护的花 。 当然 , 不等于不管 。 不付出劳动 , 一棵花也不能养活 。 尤其他写作累了 , 把花鼓捣一番 , 便是极好的休息 。 每当秋天 , 他养上好多菊花 , 次第开放了 , 就热情邀请请朋友来 , 一同观赏 , 分享开放的喜悦 。 喜悦中 , 会把心爱的花拱手送人 , 毫不吝惜 。 其实 , 这一切都是老舍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 。 在院内 , 他亲手栽下两棵柿树 , 一方水土下 , 一抹阳光里 , 已然枝繁叶茂 , 一嘟噜一嘟噜柿子 , 坠弯枝头 。 老画家于非闇曾为老舍绘“丹柿图” , 并题语:“老舍家有菊花 , 见丹柿满树 , 亟图之 。 ”清秋时节 , 地上菊花盛开 , 枝头柿子彤红 , 上下交相辉映 , 确是壮观 , 难怪触动了画家情怀 。 后来 , 老舍夫人胡 青女士称这小院为“丹柿小院” , 是否缘于此呢 , 仅是我揣测而已 。
7.老舍的养花背景【老舍养花的对联】《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 , 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 , 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 , 又笑有泪 , 有花有果 , 有香有色 。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 , 层层递进 ,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
解放后 , 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 。 他有了一个小花园!1950年 , 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 。 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 , 一共养了100多种 , 300多棵 。 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 , 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 。 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养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