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走了

四哥走了
作者 崔洪国
题记:我走过的每一存光阴每一步路都刻着四哥的影子 。四哥用他待人的善良让我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好人 , 四哥带着我打工感受生活的艰辛让我做一个勤奋自立的人 。

在我早年成家前的生活中 , 四哥曾经和父母 , 姐姐一样是我四角天空的一角 。四哥走了以后 , 我的心里有一段时间一直空落落的 , 那感觉就如同塌了一角一样 , 除了伤心 , 更多是想念 。有一阵夜里还经常梦见四哥的音容笑貌 , 梦见四哥一边给我理发 , 一边摸着我的头叮咛嘱咐着我出门在外不要太苦了自己 , 该花的钱要花 , 要经常给家里写信 , 还梦见四哥帮我背着上大学的行李 , 紧赶慢赶把我送到临淄车站 , 看着我汇入拥挤的人流 , 还一个劲向我挥着手 。醒来后知道那是曾经的过往和当下的梦境 , 窗外夜色清凉 , 冷月如霜 , 心中自然是无限的凄凉和清冷 。四哥怎么就走了呢!“门外若无南北路 , 人间应免别离愁 。”思念之间 , 就很想用流淌的文字把走远了的四哥留下来 。
四哥是我们弟兄几个中长得最“俊适”的 , 这是我们鲁北老家的方言 , 就是说这个人长得入眼、受看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 四哥生得眉目清秀 , 脸色一直白白净净的 , 个头也属于农村中中等偏上的个 。四哥大额头 , 眼睛炯炯有神 , 圆圆的脸庞 , 脸上一直挂着善良的微笑 。在弟兄几个中 , 四哥话语不多 , 但是有眼力见 , 里里外外很是勤快 , 村里和族里的长辈说起四哥来都一个劲挑大拇指 , 说的多的就是“杭州(四哥小名)这孩子心地好 , 勤快 , 将来是有出息的 。”快要成家的年龄 , 也有几个媒人给四哥撺掇过相过对象 , 由于当时上面还有哥哥没有成家 , 也是缘分不到 , 终也没成 , 还是等到后来和四嫂见了面 , 虽然也是话语不多 , 但是仿佛一见如故 , 很快就定了终身 , 这是后话 。
四哥走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年轻的时候 , 四哥不仅勤快 , 还特别手巧 。四哥对学事很是用心 , 在我的记忆里 , 四哥先是跟着父亲学泥瓦匠 , 父亲年轻时垒砖砌墙的活路干得好 , 经常给四邻八舍和外村远房亲戚帮着做些盖房垒墙的营生 , 四哥就跟了父亲走村串巷 , 不仅在乡亲们中有了很好的口碑 , 更是学得了一门很好的手艺 。后来 , 我大嫂的哥哥见我四哥上进好学 , 悟性又好 , 感觉能成个才 , 就收了他当了徒弟 , 带着四哥做木匠活 。刨花、拉锯、打墨、放线 , 木匠活需要的是悉心加细心 。还有句俗话说的是“木匠好学 , 斜眼难凿” 。四哥学木匠一丝不苟 , 师傅见四哥也确是学木匠的料 , 就把所有的本领都悉数传授给了四哥 。四哥跟了师傅给婚嫁的人家做了不少的中堂桌、箱子、女儿做工桌子和中堂椅子 。有时活多了 , 主人家管吃管住好生待成 , 一时间 , 四哥和师傅也是受到了村里村外不少的尊敬 , 手头的木匠活成了很是吃香的职业 。
【四哥走了】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我那时小 , 正是学事贪玩的年龄 , 没有钱买玩具 , 四哥就用做木匠活的下脚料给我做了方方正正的小地排车 , 装上了轱辘 , 拴上了一根长长的线 , 走到哪里我就拉着到哪里 , 那个地排车成为我童年最好的玩具 。后来 , 四哥还用下脚料给我做了好几杆红缨枪 , 系上了红缨子 , 涂上了红漆 , 和小伙伴在村头的圩子墙玩站岗放哨的游戏时 , 我们就一人一把 , 有时几个小伙伴排了整齐的队伍喊着口号雄赳赳气昂昂的在村头走过 , 引来村里人无数的目光 。有时分成了几组 , 有的在高坡上望哨 , 有的挺着红缨枪在远处的田野里驰奔 , 累了就把红缨枪插在草丛上 , 在长长的圩子墙头一溜坐下来 , 望着天空的云卷云舒 , 听着村头水塘里的虫鸣蛙鼓 , 重又编制着新的情节 , 很快就又在田野和沟坡精神抖擞地展开栩栩如生的故事 。

推荐阅读